top of page


放下對麻煩的期待 / 看見心理 陳鈺湘心理師
要做到其實不容易,因為來自過去的各種經驗,和大腦的本能(這也是為什麼腦袋常常只記得危險、負面的事情,因為在遠古時代這樣的因應方式有助於人類的存活),會讓我們的腦袋的過度活躍,去預判可能危險的發生,然後也讓我們持續活在想像的危險中,持續的焦慮,也無法放鬆警戒。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2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破解親密關係的四大殺手,重建幸福的親密溝通模式 / 看見心理 解景然心理師
破壞親密關係的互動
美國知名婚姻治療師John Gottman指出了四種嚴重破壞關係的溝通方式(他稱此為溝通四騎士):批評、輕蔑、防衛和築高牆。當這些互動慢慢充斥在關係中時,這段關係也就慢慢失去對彼此的吸引了。
我在伴侶諮商中一定會做的就是協助指認出這些互動,了解這些行為並學會對應的改善方法,這些都相當有助於修復和強化伴侶間的關係。下面我將分享每個破壞關係的互動的破解方法。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2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AI陪聊那麼暖,那心理師還有什麼用?/ 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我們會一起聊聊: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覺得AI講得比心理師還貼心?
AI能怎麼陪你處理情緒?它的回應為什麼讓人這麼「有感」?
心理師到底在做什麼?那個看起來沒在給建議、常常只在「陪你說話」的人,為什麼那麼重要?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1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Where Do Our Thoughts Come From? — Exploring the Power of Thoughts through the animated film 《Elio》 / Seeing Counseling Center Lynn Su
Observing Thoughts, Not Obeying Them
Observing a thought doesn’t mean we have to erase it. Instead, we can learn to say, “I’m having this thought,” and to practise coexisting with it. When we treat ourselves with compassion, we’re more likely to pause and ask ourselves how we truly want to respond.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1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不讓我生氣怎麼知道如何原諒你-有效的道歉,要先針對「感受」,再討論「事實」 / 看見心理 陳宛婷心理師
對方都道歉了,為何我卻還是覺得很不滿呢?他很有誠意也很愧疚,他也說:「我最近真的很累,也不是故意的」,我反而開始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體貼,他這麼累了我卻還不領情,是不是我的錯?對自己感到自我懷疑。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以為是合作愉快,他卻傳來一封長長的控訴信…——寫給跟年輕人共事的你: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 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朱芯儀 Chu Jui-Yi 諮商心理師 💛以為是合作愉快,他卻傳來一封長長的控訴信…——寫給跟年輕人共事的你: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 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前一陣子,我和一位年輕夥伴合作辦一場活動。 整個過程,我自認溝通順暢、氣氛融洽,...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1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關於愛的練習》:愛不是發明,愛是一種發現。/ 看見心理 張澄央心理師
主角瑪麗亞(Maria)身為一名母親、妻子與職場工作者,活在眾多角色與期待裡,將自我價值寄託在「被需要」、「被愛」之上,合理化關係中的不對等,而當關係逐漸產生裂縫、內在的相對剝奪感無法忽視,心中壓抑已久的混亂、失落、矛盾與憤怒頃刻爆發,令她不自覺在關係中動用這些「武器」迫使對方感到羞愧,爾後又萌生悔意沮喪的求和,呈現自我失衡狀態。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靈魂伴侶」是否值得追尋? / 看見心理 葉力溱心理師
例如當你陷入低潮時,對方不會以「你不像從前快樂、有趣」而離開,而是陪你梳理情緒、共同尋找解決方法;當爭吵發生時,你們不會冷戰或指責,而是約定「暫停規則」,在冷靜後重新對話。 如同植物需要定期修剪才能茁壯,愛情也需要透過不斷的溝通與調整,才能扎根於現實的土壤。
admin_SeeingCounseling
6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創傷的認識與修復指引 / 看見心理 解景然心理師
小婉在一年前經歷了一場車禍,自此之後,夜裡她常被惡夢驚醒。白天,她害怕過馬路,寧願繞遠路也不願走回那條熟悉的街道。聽到喇叭聲會讓她渾身發抖,有時甚至無預警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她無法解釋這些反應,只覺得自己與人生都逐漸失控
admin_SeeingCounseling
6月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從今以後,我活在沒有你的餘生:摯親摯愛逝世的哀傷/ 看見心理 吳家慶心理師
在面對重大失落,許多人會經歷一種心理上的調適歷程,這個歷程通常被稱為「哀傷五階段」,由心理學家 Elisabeth Kübler-Ross 所提出。這五個階段並非線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完整經歷所有階段,哀傷沒有絕對的進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以下是五個常見的階段: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3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你最近過得好嗎?從內外在跡象,學會多照顧自己/ 看見心理 黃子銘心理師
當生活變得混亂時,往往是因為我們真的很辛苦了。可能是家人生病、工作壓力大,讓我們無暇顧及自己的需求。但這並不是我們的錯,而是生活本來就有高低起伏。
與其責備自己,不如先對自己說聲:「辛苦了。」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總是習慣討好別人?5 個內在練習,讓你擺脫『濫好人』模式,勇敢表達自己!/ 看見心理 吳姿瑩心理師
為什麼我們總是習慣討好別人?
「討好」其實是一種人際互動策略,有時也是一種生存策略。當我們希望和重要他人維持關係、避免衝突時,選擇「順從」可能暫時能幫助我們獲得和平。當我們透過順從來避免衝突、維持關係,久而久之,大腦與神經系統會將『討好』視為最安全的應對方式,讓我們不自覺地一再重複。這種模式可能來自: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2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離婚不是結束,而是重新開始:離婚後的療癒重生 / 看見心理 吳家慶心理師
離婚不僅是結束,而是一段重新出發的旅程
離婚,往往不只是單一的法律事件,而是一段充滿挑戰、轉變與學習的歷程。多數人在離婚後的一至兩年間,會面臨生活中的劇烈變動與情緒起伏,有些人會感到疲憊、混亂,懷疑自己離婚的決定,甚至質疑自己是否還能撐下去。然而,許多研究和臨床經驗顯示:雖然過程中很艱辛,但大多數人最終都能慢慢走出困難,重新適應,建立新的平衡。
在這段轉變的期間,可能會經歷許多複雜而自然的情緒反應,舉凡悲傷、憤怒、不安、空虛、孤獨與失落、悔不當初或自我懷疑等等。加上生活中可能出現各種變動,例如搬家、財務重整、孩子監護的安排,與前伴侶家人關係的改變等等…,這些轉變,常常讓人感到煩躁、壓力與失衡。有些人會說:「我好像不像原來的自己了。」開始懷疑自己是誰、未來該往哪裡去。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2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超級媽媽:職業婦女的職家衝突/ 看見心理 吳家慶心理師
在當代的台灣社會中,多數女性擁有自己的事業似乎已成為理所當然。然而,踏入婚姻的女性,卻未能從家務勞動中解放,陷入「既要成為女強人,又要扮演好媽媽」的雙重壓力之中。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2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當世界劇烈搖晃,如何才能撐下去?💪你可以用3個P穩住自己 / 看見心理 朱芯儀 心理師
也許你不是投資人,但你肯定能感覺到——
怕自己的努力化為泡影,怕生活的穩定被抽走,怕再也看不見希望。
不只是股市,我們的心,也跟著一起上下震盪..
我不會對你說「一切都會好起來」,因為這樣的話在現實壓力面前,是多麼蒼白無力。
但我想給你三個心理上的穩定工具,讓你可以在風暴裡,學會站穩自己。
這來自心理學家 Martin Seligman 提出的「三個P」:是我們在逆境中最常陷入的三種誤區
——也是三個可以練習「穩住」的方向。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2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5個警訊幫你看清這段關係,究竟是愛還是操控? / 看見心理 吳姿瑩心理師
5大警訊:你的伴侶可能是操控型情人!!
過度干涉你的生活細節
操控型伴侶常常對你的選擇指手畫腳,讓你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
- 「你不能穿這件衣服出門,這樣太不體面了。」
- 「你應該換一份工作,這份工作根本配不上你。」
表面上是關心,實際上是掌控!
【專業觀點】他們試圖藉由干涉你的選擇,來舒緩自己的不安感,卻讓你逐漸失去對自己人生的主導權。隨著時間推移,你可能會發現,這種「干涉」讓你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能力。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17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AI戀人新時代,排解孤獨與發現關係中的滿足 / 看見心理 郭溥心理師
現實總是讓人失望,找伴侶不如找AI?
生成式AI作為生活中的協助已成常態,不僅止於學業或工作報告的神奇小幫手,或是在需要時給我們情緒價值,近期則是有更甚者,有人與AI機器人建立情感連結,發展出類似戀愛關係的討論,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在各大論壇及媒體當中。
AI戀人的興起是否是人類開始放棄愛情的起點?在另外一隅可以看到,在追求一段愛情的過程中,總是充滿了失落、沮喪、生氣、委屈等等複雜的情緒;恰巧生成式AI可以「客製化」和對談者的互動,像伴侶一樣貼近個人的需求。又不像現實戀愛中需應對摩擦與衝突,一切都可以自己的感受為優先,藉此避免在關係中遇到的挫折,甚至是可以滿足我們平常沒有勇氣向他人訴說的渴望。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1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被「記住」是貼心,還是讓人不寒而慄?/ 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大學時,每天光顧的早餐店根本不用開口,老闆娘就知道給我一杯大冰奶和火腿蛋。
半年才光顧一次的小吃攤阿姨,精確記得上次我是和前男友一起來,手上還提著安全帽。
同樣是記憶力驚人?哪個是關心滿點?哪個是壓力倍增?
每週健身後,我都會跟教練一起去買飯。他老愛逼我去「嚐鮮」開發新店家,嫌我老吃那幾家太無趣,總說:「說不定有更好吃的在等著你!」
這天,他又拖著我探險,帶我騎進一條很少來的巷子,想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然而,才剛進巷子,我們就發現不對勁——整條街因為廟會祭典,所有店家都關門了。
「看來這次真沒得選了,還是回去吃老地方吧?」我笑著調侃他。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1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為何相似的情境總是讓我感到不安?―談如何找出隱藏在日常的傷痛記憶/看見心理 呂偲伃心理師
創傷記憶與普通記憶的最大不同在於,創傷記憶會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當我們經歷創傷或壓力事件時,大腦會啟動生存模式,也就是常說的「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甚至有時會進入「僵住」的狀態(Freeze)。這些反應本來是幫助我們在危險中保護自己的生理機制。然而,當我們的記憶包含極強烈的情緒時,這些創傷經歷會被大腦標記為「重要」,深深刻在腦海中,並且難以隨時間淡化。每當我們遇到與這些創傷記憶相似的情境時,這些被標註為「危險」的記憶便會被喚起,並激發我們的情緒反應。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1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Zora Lee -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Seeing Counseling Center
【Specialties】
-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stress management
- Child and adolescent concerns
- Family of origin dynamics and relational patterns
-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interpersonal challenges
- Motherhood transitions and women’s issues
- Parenting support and guidance
- Trauma recovery and grief counseling
-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dmin_SeeingCounseling
5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