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感到莫名不安?慢下來,用這4個方向解讀焦慮信號 / 看見心理 解景然心理師
- admin_SeeingCounseling
- 9月2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解景然 Sky Shieh 諮商心理師

小婷在工作中表現優異,卻總是感到焦慮,害怕自己說錯話,腦中經常浮現:「我這樣會不會讓大家失望。」。為什麼明明表現得很好的小婷常會焦慮呢?您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呢?這邊和您分享如何讀懂焦慮,重拾自己的自在生活。
焦慮是怎麼出現的
在很久以前,焦慮就像是我們身體裡一個自動的警報器。它幫助我們祖先偵測致命的危險,讓他們能迅速應戰或逃跑,從而得以生存。然而,時代變遷,我們不再需要時刻面對生命威脅,但這個警報器有時還是會響起。這是為什麼呢?
焦慮現在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像是我們的內在夥伴。當它出現時,不妨把它當作一個信號,邀請我們停下來,好好地傾聽它想傳達的訊息。當焦慮與生命安全無關時,我們可以從四個方向來解讀它:
傾聽焦慮的四個方向
一、 獲得關注: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渴望與人連結。當焦慮出現,它可能在提醒您:您需要被理解、被關心。您的親友是否能提供支持?您是否感覺到孤單?焦慮可能在呼喚您,去尋找那些能提供溫暖與支持的關係。
二、 滿足期待:這些期待來自我們自己、來自別人,或是我們對別人的期望。當我們在乎群體的認可,並渴望證明自己是個「好人」時,這些期待會變得格外重要。焦慮可能是在告訴您,某些期望讓您感到壓力,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它們了。
三、 渴望認同:您是否認同現在的自己?這份認同可能與您的自我、角色、身份或所屬群體有關。焦慮可能反映出您對自己某個面向的不滿或困惑。它在提醒您,去探索並接納真實的自我。
四、 遠離危險:過去的創傷,如重大事件、恐慌或疫情,都可能在我們心中留下印記。當類似情境再次出現時,焦慮便會響起警報,提醒我們要提高警覺。它不一定是真的要您逃跑,而是要您意識到,這個情境可能觸發了您內心深處的保護機制。
慢下來,觀察與消化
當我們開始理解焦慮,下一步就是將這些領悟融入生活,慢慢觀察並調整。因為焦慮有時候就像是手機中的APP,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需要更新,以適應新的系統與環境,我們的內在也需要重新調整,才能適切地回應當下。
像是案例中的小婷從小就被家人和親友要求「要乖、要聽話、要滿足別人的期待」,而這也成為了她未經思考與消化後的信念。而她逐漸地透過觀察和消化開始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需要一昧的迎合,享受更真實的自己。
和焦慮協商
有時候,焦慮感一湧而上,我們很難馬上靜下心來反思。這時候,您可以試著在心裡輕聲地對焦慮說:「謝謝你再次提醒我這個課題,我知道我要面對,我會在一個安全的時間與空間,好好地消化你的提醒。但我現在需要先處理手邊的事,謝謝你。」
壓抑和忽略雖然能暫時緩解,但長期來看,焦慮並不會因此消失,反而可能以更強烈的方式回歸。因此,和焦慮協商之後,最終還是要停下腳步,好好地觀察、消化,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
感謝您閱讀到了這邊,也請您感謝願意為自己付出努力的您。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若您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或有需要釐清的地方,都歡迎您來訊預約,讓我陪著您一同聽懂焦慮、緩解焦慮。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點擊下面的按鈕,加入看見心理LINE好友 可以快速跟我們問問題 / 預約時間喔!
若無法順利開啟LINE
也可以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喔!➡️@seeingcounse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