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感力是缺點嗎? / 看見心理 林少湲心理師
- admin_SeeingCounseling
- 8月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林少湲 Bonny Lin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我們會在關係中感覺很累,一開始以為是事情太多,後來感覺好像是因為「太快代入了別人的情緒」。
特別是當身邊的人,像是關係很好的同事、主管、家人,或當有人充滿感受性的來跟你聊天,感受到對方遇到難過或混亂的狀況,有時會瞬間進入一種模式:
我懂他的痛、焦慮、開始想像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崩潰。
這時候會覺得好像「我也在裡面」,情緒捲上來,責任感也升起。
整個人捲進去可能好幾個小時,可能好幾天,甚至假日或出遊都還在隱約的感覺著,一瞬間,也想到,其實……那不是我的人生,也不是我該扛的責任?
後來發現,有一個模式與習慣:
「很快的代入,來貼近與理解一份關係。」
這種代入是出於真誠的共感,
但當代入太快、太深,其實是在用自己的感受去「替」別人活,然後逐漸地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是共感力與代入感極高的人,邀請你開始練習幾個方法,幫助自己在「共感」與「自我」之間拉出一點距離:
三步對話法(當快被捲進去時)
1. 我感受到什麼?
2. 這是誰的人生與經驗?
3. 我可以怎麼提供一份關心?放下要讓他變得舒服/改善的責任?
五指著地練習(幫自己回到身體)
每摸一根手指,默念一句話:
「這是他的感受」
「不是我的責任」
「我可以選擇靠近」
「但我也可以選擇退後一步」
「讓我有空間能呼吸與觀察」
祝福美好特質的你
不需要放棄感受力,
也不需要每次都「這麼用力」去感覺
可以不融合,的靠近
可以保有自己,的共感
這是共感力與高敏感的我們正在諮商裡面學習的事,一開始真的不是容易的,如果你也有一樣的經驗,也歡迎你可以一起練習。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點擊下面的按鈕,加入看見心理LINE好友
可以快速跟我們問問題 / 預約時間喔!
若無法順利開啟LINE
也可以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喔!➡️@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