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走出腦中迷霧:rTMS 與心理治療攜手,療癒憂鬱與焦慮 / 看見心理 林俊廷心理師

林俊廷 Chunting Lin 諮商心理師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裡/ 看見心理 陳靖妃心理師
走出腦中迷霧:rTMS 與心理治療攜手,療癒憂鬱與焦慮 / 看見心理 林俊廷心理師心理師


當努力還是不夠,問題可能不在你,而在大腦與心理需要同時被照顧。rTMS 搭配心理治療,幫助你走出憂鬱、焦慮與恐慌的困境,重新感受生活的色彩與希望。

-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感覺?


明知道自己該振作,可是心裡好像有一片厚重的雲,讓一切變得沉重而遲緩?

或是在焦慮發作時,理智上知道「我很安全」,但身體卻像按下了警報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腦中停不下來的擔憂?


對恐慌症、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的朋友來說,這種「明知卻做不到」的落差,常常讓人感覺挫敗。

你可能嘗試了心理治療、藥物,甚至上心靈教練課、運動、改變生活方式,卻仍感覺困在迴圈中……


這時,結合「大腦科學」與「心理治療」的治療模式,或許能帶來新的契機——也就是rTMS(重複經顱磁刺激)+心理治療的雙向協同治療


什麼是 rTMS 重複經顱磁刺激?會不會有副作用?


rTMS (重複經顱磁刺激) 是一種利用磁場作用於大腦特定區域的非侵入性治療,不需要開刀,也不會讓你「被電」。

它的原理,就像一支大腦神經的調音師,調節負責情緒與思考的大腦區域:

• 讓大腦過度活躍的地方被安撫

• 讓活動不足的地方被喚醒


進行rTMS治療時,你會躺在舒服的沙發上,頭頂靠著探頭,聽到一陣陣的「噠噠」聲,感覺就像手指輕敲頭殼。


為什麼 rTMS 要搭配心理治療?


你也許可以想像我們的大腦是一台歷經風霜的鋼琴。當琴鍵卡住、音準不對,即使你再怎麼拼命學習,彈出的聲音還是走調。

• rTMS 像調音師,先幫你把音準校正好

• 心理治療像音樂老師,教你如何流暢的演奏

當兩者合作,不僅是心情變平穩變好而已,更可以讓你有效的面對症狀背後的問題核心,贏回身心健康。


rTMS + 心理治療適合哪些狀況?


• 憂鬱症:情緒低落、行動力下降,道理都懂「卻提不起勁」

• 焦慮症/恐慌症:焦慮發作讓你無法好好思考,rTMS 幫忙降低過度警戒狀態,讓你可以好好面對引發焦慮恐慌的創傷經驗。

• 強迫症:侵入性的想法難以停止,rTMS可以調節控制迴路,讓心裡練習更有效


民眾真實回饋:


•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腦袋像是從謎霧裡走出來,焦慮發作的頻率減少了,心理師教的方法更可以好好運用」

• 「以EMDR做創傷治療,剛開始進行就卡住,現在已經可以好好對記憶進行重塑,療癒創傷」

• 「壞心情不會立刻變好,但現在比較不會突然被感覺淹沒而嚴重影響生活,可以回去工作了」


之所以有這些差異,是因為:

rTMS 可以讓大腦暫時進入一種「更容易改變」的狀態(暫時提高神經可塑性),搭配心理治療,在此時好好的面對內心卡住糾結的問題點,討論新思考與行為模式,更容易發揮功效,形成正向循環。


rTMS 治療多久有效?會痛嗎?會不會改變個性?


• rTMS治療是非侵入性的,多半只是感覺頭皮被輕敲,初期可以先用低強度適應,習慣後再逐步增加到有效強度

• 大多數人在 2–4 週密集的治療後會開始感受到變化,因人而異

• 研究顯示,標準操作下的 rTMS 安全性高,不會改變人格


心理師在 rTMS 治療中的角色


在rTMS +心理諮商雙向協同治療中,心理師不只是傾聽與引導,更突破傳統的框架,成為你與醫師間的橋樑。


許多人在接受 rTMS 時,心中可能有很多擔憂或疑問:

• 「會不會對我造成傷害?」

• 「我需要打多久?強度要多高?」

• 「如果初期沒感覺,是不是就沒用?」


心理師能協助你釐清這些疑問,分辨哪些是「合理的、安全的考量」、哪些其實是你的「焦慮感或其他感覺在作祟」,更能好好堅持治療。


跨專業合作:醫師+心理師+你


看見心理有從診所到諮商所完整的團隊。心理師與醫師能保持密切的溝通,針對你的感受、反應、生活狀態進行討論,適時調整治療計畫。例如,遞增強度的速度、治療頻率、與心理治療的搭配順序(針對不同情況,適合rTMS先或心理治療先進行)。


透過跨專業合作,治療不再只是單向的「接受」處置,而是你、心理師、醫師三方共同參與的過程。可以減輕心中不安,也能讓治療更貼近你的需求,發揮最大效益。


最後想說,如果你已經努力很久,卻仍覺得自己在原地打轉,問題可能不在於你不夠努力,而是你的「大腦和心理,需要同時被照顧」


謝謝你花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希望你對「rTMS +心理治療」的好奇跟疑問有獲得初步的解答。期待能幫忙想療癒自己的你,用更少的力氣,走出腦中迷霧,重新享受生活的色彩。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點擊下面的按鈕,加入看見心理LINE好友 可以快速跟我們問問題 / 預約時間喔!





若無法順利開啟LINE

也可以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喔!➡️@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