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失去親人後的悲傷怎麼辦?5種自我照顧方法陪你走過哀悼期 / 看見心理 徐嘉妤實習心理師

徐嘉妤 Cheryl 實習心理師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裡/ 看見心理 陳靖妃心理師
失去親人後的悲傷怎麼辦?5種自我照顧方法陪你走過哀悼期 / 看見心理 徐嘉妤實習心理師

有人說,親人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蔓延一生的潮濕。

而有些失去,不是一下子理解,而是一次次地意識到。

那一次次,總是令人心碎。

我們,也還在學習怎麼走過沒有他們的餘生。


那天陽光很好,但我失去了我最親愛的阿公

他走的那天,天氣很好,陽光燦爛。我記得自己跟著病床在長廊奔跑的身影,像一場靜音的電影。

之後的很多天,我總在街角、家門口,看見他的影子。常常在想起他的下一秒,才又想起他已經不在了。

那不是一次性的理解,而是反覆地、深刻地意識到他真的走了。


悲傷不是問題,而是需要被照顧的過程

失去,並不是結束,它是我們開始學著與「沒有他」的世界共處。

悲傷,從來不是需要被處理掉的情緒,而是一段需要被理解、被安放、被照顧的歷程。

心理學無法替我們取代思念,但它能提供一些方式,讓我們在失落又空洞的時刻,知道可以怎麼溫柔地陪伴自己。


以下5種自我照顧的方法,希望能陪你走過哀悼期:


1. 允許情緒來來去去,不用逼自己「快點好起來」

悲傷五階段廣為人知,好像走完五階段就好了,於是開始時刻檢視自己在哪個階段,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好?


事實上悲傷不是線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走過相同的五個階段。你可能今天能笑著講起他的事,甚至可以開開地獄梗,明天卻因為一首歌突然崩潰。

那都沒關係,你只是很想他。這很正常,也很誠實。

✅ 請記住:你的情緒,不需要解釋。


2. 為你們之間的關係,留下一段「哀悼儀式」

去市場買他愛吃的東西、寫封信給他、把一張照片放在熟悉的角落,或只是在心裡對他說說話。這些不是迷信或執著,而是讓那段感情有地方可以停留,讓你可以與這份失去,好好地待在一起。


3. 不用急著放下,而是慢慢學著「帶著想念生活」

哀悼不是忘記,而是學會一邊想念、一邊過日子。

可以是吃他喜歡的菜、去他走過的街,也可以是完成一件你知道他會為你開心的事。

我們不是要與悲傷告別,而是讓愛繼續活在我們的生活裡。


4. 接納那些「他好像還在」的瞬間

你可能會在夢裡聽到他的聲音、在轉角看到像他的人,或在打開門的瞬間以為他還在。

心理學稱這些現象為哀悼性幻覺(grief hallucination),它不代表你有問題,而是你很愛他、很想他。

而且若能坦然接受偶爾「看見或感覺到」已故親人的經驗,其實是有助於走過傷痛、不讓悲傷變得失控或影響生活的。

✅ 如果這些經驗不困擾你,那就讓它們陪著你吧。


5. 找一個能聽的人,讓你的想念有出口

你不需要急著振作,也不需要解釋為什麼還在想他。

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個不逃避你想念的人,如果身邊沒有,也可以是心理師、支持團體,或只是願意聽你說話的朋友。

✅ 說出來,不是為了解釋,而是為了不再孤單。




最後:願你知道,悲傷不需要被推著往前

寫到這邊,我仍因想念而掉淚,哀悼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不需要馬上好起來,但你值得被溫柔地照顧。那些碎掉的心,會慢慢長出新的形狀,可能是理解傷痛的意義,也可能帶你重新看到你與他的連結。


然後或許,潮濕中也會透進陽光。我想在天上的他們,也如此盼望著。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點擊下面的按鈕,加入看見心理LINE好友

可以快速跟我們問問題 / 預約時間喔!





若無法順利開啟LINE

也可以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