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關係進行式–關係的孤單與孤單的關係

已更新:2022年11月24日

倪馨怡 Amy 諮商心理師

關係進行式–關係的孤單與孤單的關係/看見心理
關係進行式–關係的孤單與孤單的關係/看見心理

在近期的夯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中,面對女主提議分手,男方苦苦追問理由,女方說到自己不確定是否能給對方幸福,理由是女主意識到自己有自閉症者常有的自我中心,在讓別人孤單時卻毫無自覺,而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避免這種狀況,也害怕如此容易造成未來的關係失衡狀態(指自己難以照顧到對方的需求,對方卻被迫順應自己而成為固定的照顧者)。女主在這裡所突顯出的與眾不同,並不是在於她非理性的偏執,反倒是其如實面對自我和關係後難得的真誠和勇敢。最後在坦誠溝通需求並了解關係中的限制後,兩人有共識地做出繼續交往的決定。


  實務經驗中,不少來談關係情感的朋友(不論是否身處婚姻狀態),雖然並非是因為上述類似的先天限制而影響人際間的互動溝通,卻屢屢在接觸自己的內在時,浮現出在關係中難言喻的孤單感(平常不自覺被忽略或壓抑)。另外,也有些人總不斷遭遇關係挫折或乾脆選擇不進入真正的關係。是什麼阻礙著個人與人建立親密連結以滿足關係需求呢?


  A抱怨伴侶總是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及感受,習慣以生悶氣、不言語等類似冷暴力的方式間接表達自己的不滿。兩人遇到關係中的不愉快時,總是以忍忍、不去管它等態度面對(其實是不去面對)。美其名為順其自然,實則為鴕鳥心態,以至於到底兩人相處是怎麼了?各自的狀態及感受為何?各自猜測解讀或繼續困惑下去。如此不作為,只能宿命式地等到下個衝突點,再重複著同樣的循環(歧異衝突→逃避隱忍→假面和諧),直到情緒的暗流持續積累,臨界點一到便容易莫名引發,互動上動輒擦槍走火,這才意識到或許問題大條無法忽視,尋求解套時卻已層層心結難以釐清,更遑論找到著力點。


  在B的故事裡,述說著在關係中,自己覺得已經因應著對方的需求,努力扮演與自己個性頗有落差的體貼照顧的角色,也總是壓下內心對關係的不安,盡可能給予對方伸展的可能。哪知怎麼也等不到可以呼應自己付出的回饋(期待有對等的關愛),反而被錯待與背叛,連發聲伸張自己的正義都被對方當成是受不了要分手的理由。歷程中壓縮自己委曲求全地照顧對方,還沒等到付出後應有的回報,感情卻先變了調。是否要收拾不甘、憤怒、受傷種種情緒,抱著「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這樣的態度,樂觀(自我催眠)地守護關係下去,還是有如何的可能?


  C則是在關係中因著本身在關係中欠缺安全感而不斷想要確認對方或要求對方給承諾,剛開始伴侶努力嘗試,試圖協助其建立出關係中的信任,然而卻無奈地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往往僅能給予對方暫時性的安撫,那不安的黑洞似乎總填不滿,於是關係中的壓力讓兩人間上演著你追我跑的劇碼,與C所期待的親近穩定背道而馳。陷身於複製似關係的C總覺得造化弄人,感嘆遇不到可以安歇的港灣。真相則是: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不相信他人值得信賴,這樣的缺愛而總是費力討愛的人終究得不到愛!


  以上舉例的是別人的關係情境,不知你的關係樣態又是如何呢?試試描述一下自己的故事?


  在與他人的關係經驗相對照下,回到自身,有可以呼應或相異之處嗎?


  你是否在不溝通或無法有效溝通的狀況下,關係就只能在各自內心的小劇場中想像、發酵,而本應共享的關係世界就在你以為、我認為中分割成平行的時空。


  或者是不覺察自身需求,慣性以迂迴或扭曲自我的方式置身於關係中,其間壓縮自我或努力付出,期盼獲得相應的回饋以滿足關係需求。然而缺乏如實地觀照自己也不容易獲得需求的關照,關係期待的失落便難以避免。


  對於特別缺愛因此渴愛的人就越會費盡心力討愛。然而倘若遭受過往的經驗影響,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或能夠得到他人真心相待,容易辛苦糾結在對自己與對他人的不相信中,缺乏自信因此容易自我懷疑、患得患失,而難以信任他人致使其疑神疑鬼,需要不斷地確認或再保證,或者因著這些狀態所引發的自我防衛或控制他人的行為讓對情感的悲觀預期成真(他人不可信,我終究無法獲得真愛)。之後為避免再次傷害,可能傾向選擇逃避或放棄投入真實的關係。


  不論是關係的孤單或孤單的關係均取決於我們如何面對自身的關係。關係互動中個人呈現的樣態,往往是由成長歷程中的關係經驗所形塑,最早會追溯到與父母等重要他人的互動連結。種種所經歷的情感連結中的互動經驗會被內化,形成個人對自己、他人與世界的看法,並且深深影響著我們與自己及與他人的應對關係。要處理關係議題,探索和覺察是創造不同的必須歷程,個人所發展出之於關係的定見和慣性需要被看見,由此所引發的重複性挫折模式才可能被打破,繼之有機會探索出更合理的關係期待、更有效的溝通及互動方式,進而能建立出更符合需求的情感關係!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 @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