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別被「恐懼」綁架—你是被迫改變,還是為自己選擇? / 看見心理 陳鈺湘心理師
陳鈺湘 Yu-Hsiang Chen 諮商心理師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健康檢查報告上的紅字,或在網路上看到令人憂心的健康資訊後,腦中焦慮的警鈴大作,浮現出各種最壞的想像。於是,你立刻有了個念頭:「從明天開始,我不要再喝含糖飲料了」、「我不能再吃精緻澱粉」、「我不能一直坐著,要去運動」...這個場景,或許你我都不陌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容易陷入「健康焦慮」的漩渦。我們急切地想要為「健康」做些什麼,但往往是在恐懼的鞭策下,展開一場對自己的嚴格戰爭。然而,我們必須停下來問一句:這種由恐懼驅動的「健康」,真的健康嗎?行為背後的隱形操縱桿:你被「恐懼」還是「責任」驅動?心理學告訴我們,行為背後的「動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心理狀態與行為的持續性。同樣是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動機的差異,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生命體驗與感受。1. 恐懼驅動模式:「限制」與「剝奪」的監獄當恐懼成為主宰,我們內心的想法往往是:「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我們把食物劃分為「好的」與「壞的」,生活變成一張嚴格的待辦清單。而且往常習慣吃的食物大部分被歸類到「壞的」,而
admin_SeeingCounseling
9月3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總是感到莫名不安?慢下來,用這4個方向解讀焦慮信號 / 看見心理 解景然心理師
解景然 Sky Shieh 諮商心理師小婷在工作中表現優異,卻總是感到焦慮,害怕自己說錯話,腦中經常浮
admin_SeeingCounseling
9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這個情緒是我的,還是別人的?-給高共感與高敏感者的界線小練習/ 看見心理 林少湲心理師
林少湲 Bonny Lin 諮商心理師常常來訪者會好奇地問:「心理師你聽這麼多抱怨、不開心的事,不會覺得很負能量嗎?」通常會問這樣問題的你,往往是情緒感受力很強、但還沒學會怎麼消化和分辨情緒責任與界線的族群。「有時候只是跟一個人講話、走進一個空間,甚至只是看到一段訊息,就突然覺得焦躁、沮喪、心累……但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我會這樣?」你知道嗎?有時候你感受到的情緒,其實並不全是你的如果你是共感力很高的人,你可能在無意識中吸收了許多外界的情緒,但忘了「他們其實不是你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很容易「感覺得到」,卻沒有「辨別清楚」。情緒像水,如果我們沒有一個情緒的容器、沒有界線,那些水就會混在一起,分不清楚什麼是自己的感覺、什麼是他人的情緒反應,而讓自己過度耗損,也可能是停止呼吸、憋著的去撐著因應情緒。有時候,我們的身體記得過去的生存方式我們曾經學會去觀察父母的臉色、調整自己的情緒,只為了讓家裡更和平,讓自己「被喜歡」、「不造成負擔」。這些經驗也讓我們長大後更容易 • 誤以為別人的悶,是在生自己的氣 • 看到別人不快樂,就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 把共感變
admin_SeeingCounseling
8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Where Do Our Thoughts Come From? — Exploring the Power of Thoughts through the animated film 《Elio》 / Seeing Counseling Center Lynn Su
Observing Thoughts, Not Obeying Them
Observing a thought doesn’t mean we have to erase it. Instead, we can learn to say, “I’m having this thought,” and to practise coexisting with it. When we treat ourselves with compassion, we’re more likely to pause and ask ourselves how we truly want to respond.
admin_SeeingCounseling
7月1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面對股市震盪不FOMO的技巧(下)—越不知所措的時刻,越需要拓展身心容納之窗 / 看見心理 郭溥心理師
面對FOMO狀態的能力,意即創傷時很常提到的「容納之窗」,是我們能夠承受情緒起伏的能力,也是在這波震盪中存活的重要關鍵,因為最大的風險,不是輸給市場的波動,而是我們在面對波動時,被情緒淹沒而失去了與內在連結和合理判斷外在局勢的能力。
投資次級市場,代表資產分分秒秒都在波動,也象徵著人時時刻刻都在隨之而來的壓力之中,回想起過往2008年或2020年的金融海嘯,或是面臨2021航海王或2027台股指數破20,000的大多頭;面對牛市熊市,難免會有輪番上陣的不安、焦慮、懊悔、過度興奮,也讓我們易陷入身心的危機當中。伴隨著資產的曝險與隨之而來的利得,感受到焦慮與壓力是人之常情,但真正會讓我們陷入危機的,是缺乏適當調節,讓自己長期陷入高壓狀態,甚至危害身心健康及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2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面對股市震盪不FOMO的技巧(上)—了解恐慌時我們的身心反應 / 看見心理 郭溥 心理師
近期股市震盪,也因為政治及關稅議題出現劇烈波動,一天急殺跌停、一天又急升漲停,股民除了面對資產價值的起伏,心情也肯定同時也陷於忐忑,忍受著龐大的心理壓力。
投資次級市場,代表資產分分秒秒都在波動,也象徵著人時時刻刻都在隨之而來的壓力之中,回想起過往2008年或2020年的金融海嘯,或是面臨2021航海王或2027台股指數破20,000的大多頭;面對牛市熊市,難免會有輪番上陣的不安、焦慮、懊悔、過度興奮,也讓我們易陷入身心的危機當中。伴隨著資產的曝險與隨之而來的利得,感受到焦慮與壓力是人之常情,但真正會讓我們陷入危機的,是缺乏適當調節,讓自己長期陷入高壓狀態,甚至危害身心健康及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你最近過得好嗎?從內外在跡象,學會多照顧自己/ 看見心理 黃子銘心理師
這些跡象提醒我,我的狀態並不好,也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當我察覺到這些變化,就知道該做出一些調整,比如休假一天去運動、吃頓營養均衡的餐點,或者調整工作排程,讓自己喘口氣。
你呢?什麼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從【媽媽得了癌症】談年輕照顧者的處境:生活不是只有照顧重病親人!如何守護其他重要人際關係/ 看見心理 方敏心理師
方敏 Min Fang 諮商心理師 兼顧陪伴家人以及生活中各項事務,已感到心力交瘁,面對人際社交形成的感受,往往是有些矛盾的。面對人際當中的不確定,是否可以如實展現自己的疲憊?別人會想聽這些瑣碎的「陪病」話題嗎?有時勉強出席,感覺好像只是「為去而去」,戴著面具跟別人相處,還不如自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13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從【媽媽得了癌症】談年輕照顧者的處境:他是我家人,我不應該喊累!照顧歷程的矛盾心理/ 看見心理 方敏心理師
方敏 Min Fang 諮商心理師 「媽媽生病已經很痛苦了,我怎麼捨得讓媽媽再承受失望?」
「家裡明明有困難,我卻只想到自己,是不是很自私?」
「如果媽媽就這麼走了,那些我有所保留的、少做的,都會成為遺憾吧!」
透過這些心聲,可以發現病痛與死亡衍伸的不安情緒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13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從【媽媽得了癌症】談年輕照顧者的處境:相愛難,相處更難!談疾病照顧的情感磨合與自我寬容/ 看見心理 方敏心理師
方敏 Min Fang 諮商心理師 照顧親人過程中,年輕照顧者可能會經歷到與親人的價值觀、需求、照顧方式等等面向的磨合,因著這些衝突也容易產生疲憊感受,而有苦難言。除了表面事件引起的不愉快,這些衝突也可能與家庭關係、權力、責任等有關,究竟這些衝突內涵是什麼?有哪些因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8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壓力大就想吃?試試「減少傷害」的方法/ 看見心理 黃子銘心理師
生活壓力大的時候,你會做什麼來舒緩情緒呢?
有些人運動、有些人追劇,而有些人會不自覺地吃特別多,尤其是甜食或高熱量的食物。然而,暴飲暴食過後,心情往往很複雜的。一方面覺得有滿足感,彷彿被食物好好地慰藉了,但另一方面又會擔心這樣吃對身體不好,甚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3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從【媽媽得了癌症】談年輕照顧者的處境:家人生病打亂我原本的生活,該怎麼辦?/ 看見心理 方敏心理師
方敏 Min Fang 諮商心理師 當疾病來敲門-藉由出席醫療說明情境,如何增加掌控感?
在家人剛開始有症狀出現時,症狀表現可能是有些模糊、不明確、變動性大的,有時家人之間恐懼會彼此相互渲染,產生過度忽視或是過度嚴重的聯想,且連結到對於後續照顧負荷的想像。這時,若是照顧者可
admin_SeeingCounseling
4月1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家人罹癌,我該怎麼辦?/ 看見心理 葉力溱 心理師
葉力溱 Lillian Yeh 諮商心理師 癌症作為當代人最大的健康威脅,罹患人數年年增長,幾乎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曾有認識的人被診斷罹癌。而當這個人是最親密的家人:父母、伴侶、甚至是孩子,往往便成為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面對最愛的親人,我們除了花費時間精力提供照顧陪伴外,還得承受自己
admin_SeeingCounseling
3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為何常會感到委屈與無力感呢? / 看見心理 陳宛婷心理師
🌟以和為貴的觀念下,把壓抑當作常態與美德,把情緒貼上負向的標籤。🌟
很多人反射性地去替別人著想,去思考對方一定是有理由才會這樣對待自己,又會是回頭來責怪自己,哪裡沒做好。事情若沒有進展,自我檢討的聲音也會更加龐大。
admin_SeeingCounseling
2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生氣」使用說明書/ 看見心理 葉力溱心理師
生氣做為人類的原始情緒之一,會出現是最自然不過的,我們可以決定怎麼解讀和使用它,把它當作一種更了解自己的線索或訊號。怎樣的情境、哪一類型的話語、哪種處理事情的方式總是會讓我憤怒?為什麼這件事會讓我這麼介意?我真正的感受是不是其實是受傷、害怕、失落或焦慮?一開始也許不太容易,但只要
admin_SeeingCounseling
2024年12月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從呼吸開始,感受身心的放鬆與平靜/ 看見心理 陳鈺湘心理師
陳鈺湘 Yu-Hsiang Chen 諮商心理師 一、呼吸練習的益處 呼吸不僅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動能,透過適當的練習,呼吸可以幫助我們尋回身心的平靜與放鬆,幫助我們放空腦袋、減少雜念,提升睡眠品質與增加對身心的覺察力。 二、呼吸練習的小祕訣...
admin_SeeingCounseling
2024年11月2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你捲~累了嗎?/ 看見心理 蘇冀苓心理師
蘇冀苓 Lynn 諮商心理師 #心理學怎麼看流行詞「內捲」? 近年很多人將「內捲」或「好捲」用在學校表現或工作評比上,代表白熱化競爭或過度相互比拼。你覺得你「捲」嗎?在網路用詞原意中,「內捲」有著因高度競爭導致定量的資源分配到個人時到限縮更少,也就是惡性競爭。...
admin_SeeingCounseling
2024年11月25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裡/ 看見心理 陳靖妃心理師
陳靖妃 Ariel Chen 諮商心理師 曉風(化名)自己一個人在無人的山頂待了大半輩子了,站在懸崖邊,看著山谷底有一片樹林,下面有好多人在來來往往的行走著。 山頂非常安靜,一直都沒有人上來過。看著空蕩蕩的四周,曉風似乎不大相信會有人能來到這裡。同時,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哪...
admin_SeeingCounseling
2024年11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我明明都知道,但卻仍感覺很難受/看見心理 陳宛婷心理師
陳宛婷 Chen Wan Ting 諮商心理師 日常看似平靜的生活,有時卻會被不經意的訊息、畫面或舉動而觸發情緒。 「FB上看到好多人買車買房了,我到底還在幹嘛呢?」 「為什麼過了這麼久,想到這件事情還是會難過呢?」 就算看了很多的激勵書籍、文章,或是與前輩、朋友、專業人員...
admin_SeeingCounseling
2024年10月2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五感生活,回到當下的日常練習: 釀梅子醋/看見心理 陳鈺湘心理師
陳鈺湘 Yu-Hsiang Chen 諮商心理師 每年的三四月是梅子盛產的季節,買些梅子回家,用清水沖洗後晾乾,放入乾淨的寬口玻璃瓶裡,將冷開水跟二號砂糖用1比0.125的比例調製糖水加入玻璃瓶中,並預留五分之一瓶身的空間讓梅子膨脹與酵母作用旺盛時發泡可以有空間容納,拿紗布...
admin_SeeingCounseling
2024年10月1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