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聿軒 Tianna Lai 實習諮商心理師
小藍今年即將邁入30歲,是個很努力的年輕人,從出社會開始就在銀行服 務,同時還在業餘時間兼差做代購,工作七、八年下來,除了工作年資, 有的就只是每個月見底的帳戶以及待繳的車貸、信貸,小藍總是安慰自己, 那是因為父母早年經商失敗,自己也要負擔家中債務才會如此;但隨著時 間過去,家中債務彷彿像個無底洞般地深不見底,加上自己的貸款,那個 曾經想要30歲買房的夢想,似乎離自己愈來愈遠...此時的小藍內心愈來愈 茫然...也愈來愈煩躁...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存不到錢?」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負債總是還不完?」
帶著這些「為什麼」的小藍走進諮商室尋求協助...
#走進諮商室後的小藍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經過幾次的會談,小藍發現那些造成他財務一團亂的原因一直都不是賺不 夠多這麼簡單。
會談中小藍告訴心理師:『錢不夠,再多努力一點就好了』、『錢不夠, 再省一點就好了』,原來這些想法是小藍的父母從小就掛在嘴邊的話;在 心理師嘗試了解小藍的過程中,發現到小藍沒有記帳的習慣,而這個沒有 的習慣,則是來自於小藍的母親曾經對小藍說過的一段話:『每個月還錢 都不夠了還記什麼帳?等有更多的錢了再來記吧!』就是這個小學時期聽 過的一段話,竟從此深深地影響著小藍。
小藍這才開始明白,過去那些他所不知道「為什麼」的底層,原來是原生 家庭帶給他根深蒂固的觀念,而這些想法與觀念小藍卻從來沒有發現;從 小到大,小藍都覺得父母的想法是世界上最合理的規則。
小藍有懷疑過嗎?其實有的,但當小藍開始對這些規則產生懷疑時,曾經 面臨到的是失去父母照顧的危機感,於是開始選擇放棄懷疑,所以小藍甚 至開始轉頭懷疑自己。
而這些影響逐漸成為小藍潛意識的一部分,讓這些看不見的意識,對現在 的小藍造成了莫大的影響。
#從心理師的角度看小藍 以Satir理論來看,小藍的財務混亂狀態與迎合父母的討好模式就是他的冰 山表層,而這個討好模式,也可以稱為「求生存的姿態」。
而這個應對姿態,是來自於小藍為了可以求生存、保護自己,為了得到父 母的愛、得到父母的認同,接受了父母的規則與想法,這些種種原因造就 了小藍的應對模式,對討好者來說,一旦表達自己,就得不到重視與愛。
對小藍來說,能覺察自己的溝通姿態並為自己的狀態負責,這會是第一步 的功課,比如知道自己正在討好,並且願意為討好的後果負責,這就會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除了溝通姿態之外,在我們的內在還有感受、價值觀、 期待、渴望以及我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等等不同的層次。
透過諮商,小藍開始明白,唯有先好好了解自己,才有機會發現更多的可 能性。至少,現在的小藍不再那麼無力與茫然了。
生命探索的路上,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尋找新的風景,而是擁有新的眼光。
讓我們一起踏上自我了解的旅途吧!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 @seeingcounsel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