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走出「心」的路

已更新:2022年11月17日

謝宇鈞 Terry Hsieh 諮商心理師


每個禮拜,我總會有個幾天,會往山上海邊跑。不是出去玩,是去做一件對我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記得當初看到看見在找偏鄉心理師,我心裡想著,這不正好符合我想當心理師的初衷嗎?讓精神與心理衛生深入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也因此,我加入了看見的行列,開始走進偏鄉進行長照2.0的服務。


我在偏鄉服務的個案,都以老人為主,這當然跟社會人口結構有關,年輕人都往大都市跑,在大都市就業,而老人們就這樣獨自的在偏遠地區生活著,企盼著每個禮拜放假,兒女回家的那一刻。他們之所以選擇獨自居住在偏鄉有很多原因,除了市區房價貴、生活步調快速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地方是他們熟悉的地方,有著許多的情感,即使相當的不便利。


在偏鄉服務,有兩個特色,一個特色是不便利,另外一個特色是資源缺乏。這兩件事情是環環相扣的,甚至變成一個負向的循環,也因此在偏鄉服務,每個角色本身都扮演著多重的角色。就像心理師,有時候可能需要當個社工,可以做到那些資源連繫,甚至有需要時,還需要擔任部分醫療衛教的工作,觀察個案的身心狀況,教導個案如何依照指示用藥等等。



走出「心」的路/看見心理



就像是,我服務的其中一個個案,他是一個失智症的阿公,因為居住空間的關係,他雖然跟女兒住得很近,但也是獨自居住,不過因為失智症影響,他經常會忘記事情、忘記服藥,也會為了一些事情和女兒爭吵,甚至在半夜不停的打電話給女兒,這讓女兒不堪其擾。後來,女兒透過衛生所,申請了長照2.0服務,我進入了案家,除了教導案家如何設置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讓阿公居住外,也開始教導案家如何和阿公溝通,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讓阿公記得服藥,以及可以聯繫那些資源,當然更重要的是,扮演阿公和外界的溝通橋樑,現在,女兒常說,阿公不一定什麼都記得,但是你什麼時候要來,他一定會記得。


在心理師的培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同理心的培養,而同理心也是所有溝通的基礎,也因此,每次我到案家,案家詢問我說什麼是心理復能,我都會說除了協助你們理解案主狀態,處理案主因為失能所產生的情緒認知相關議題外,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扮演案主和外界溝通的橋梁,讓整個服務變得更順暢。


進入長照2.0的偏鄉心理服務工作,到現在也快滿一年了,這一年中,我服務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個案,這也讓我看到了偏鄉人力物力的缺乏,但也更讓我發現,長照2.0的偏鄉服務工作,除了是一個工作外,更是一種社會責任。而當中的心理服務,則是讓這個工作更能夠貼近個案,讓服務得以延續、健全的關鍵。


我是 諮商心理師,我在 偏鄉服務。 我是 長照心理師,我在 偏鄉工作。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