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離婚不是結束,而是重新開始:離婚後的療癒重生 / 看見心理 吳家慶心理師

吳家慶 Ivan Wu 諮商心理師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裡/ 看見心理 陳靖妃心理師
離婚不是結束,而是重新開始:離婚後的療癒重生 / 看見心理 吳家慶心理師

離婚不僅是結束關係,也是一條受傷後的復原之路

 

Phoenix跟Rene的婚姻在爭吵聲中結束,雙方吵到聲音沙啞、吵到鄰居報警、吵到孩子半夜躲進衣櫃裡抱著耳朵哭泣。


他們的婚姻不是突然崩塌的,而是日積月累。彼此的怨恨像磚塊一樣,一塊塊堆疊,最後砸下來把他們都壓垮。Phoenix脾氣火爆,Rene也不是溫吞的人,彼此誰都不肯退讓。冷戰、爆炸、和好、再冷戰,這種循環一演就是數年。


吵到最後,連哄小孩入睡、家用開銷、洗碗這種小事,都像談判桌上的籌碼。他們彷彿不是在經營婚姻,而是在爭輸贏,比賽誰比較委屈,誰犧牲比較多,誰才是「對」的那一方。後來,Phoenix開始記錄對話、截圖對方的訊息、向律師諮詢;而Rene偷偷錄音、調監視器影像,整個婚姻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最終,兩人在法院裡相對而坐,法官冷靜地翻閱資料,一張張紙上的財產數字、一條條撫養權條件,像是在分割兩個陌生人的財產與過去的點點滴滴。離婚的當下,Phoenix手在抖,但還是簽了名。不是因為他放下了,而是已經遍體鱗傷,這場婚姻已經變成一場沒人會勝利的戰爭。


現在的日子安靜得出奇,平常Phoenix一個人住在空蕩蕩的屋子裡,四面白牆無聲無息,有時他會呆坐一整個下午,想哭卻哭不出來。原本他以為離婚會是一種解脫,實際上,更像是一場重傷後的漫長復健。Phoenix經常思索著,自己在這段婚姻裡到底失去了什麼?也許是溫柔,也許是安全感,也許是那個能好好被理解的自己。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當許多家長面對離婚的決定時,最常掛心的是孩子會不會因此失去一個「完整的家」。事實上,目前的研究並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出「離婚一定比維持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來得更好」,反之亦然,所以真正影響孩子發展的關鍵是家庭的互動品質。不論最後是否離婚,如果長期處於高衝突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當孩子被迫捲入父母之間的衝突、感受到拉扯或必須選邊站時,內心的壓力與混亂可能遠比家庭形式的改變來得更難以承受


此外,離婚本身不是造成困擾的唯一因素,若離婚之後還同時經歷多次搬家、學校不斷的轉換、經濟困難、父母快速再婚,或是缺乏穩定的照顧與陪伴,這些生活的變動也會讓孩子的適應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不管家庭的形式如何改變,最重要的是家庭「氛圍」是否安全、支持與充滿愛。即便家庭經歷了變化,只要有穩定的關係連結與正向的照顧,孩子依然有能力走過這段轉變的,也能在不同的家庭樣貌中,依然健康、自在地長大。

 

離婚不僅是結束,而是一段重新出發的旅程

離婚,往往不只是單一的法律事件,而是一段充滿挑戰、轉變與學習的歷程。多數人在離婚後的一至兩年間,會面臨生活中的劇烈變動與情緒起伏,有些人會感到疲憊、混亂,懷疑自己離婚的決定,甚至質疑自己是否還能撐下去。然而,許多研究和臨床經驗顯示:雖然過程中很艱辛,但大多數人最終都能慢慢走出困難,重新適應,建立新的平衡


在這段轉變的期間,可能會經歷許多複雜而自然的情緒反應,舉凡悲傷、憤怒、不安、空虛、孤獨與失落、悔不當初或自我懷疑等等。加上生活中可能出現各種變動,例如搬家、財務重整、孩子監護的安排,與前伴侶家人關係的改變等等…,這些轉變,常常讓人感到煩躁、壓力與失衡。有些人會說:「我好像不像原來的自己了。」開始懷疑自己是誰、未來該往哪裡去。


另外,若曾經歷高衝突的離婚,出現對前伴侶的憤怒、失望、責備、防衛等感受,也是常見且正常的情緒反應,這些情緒有時能幫助我們與過去切割、重新界定關係。但當情緒轉為破壞性的行為時,則可能對自己與他人都造成更多的傷害。


除此之外,在某些傳統或父權文化較濃厚的社會中,離婚可能仍被視為違反常規的行為,甚至遭遇外界的不理解與指責。這樣的污名化,經常讓離婚者難以重新與原生家庭或社群建立連結,從而感到孤單與無力。


最後,我想說:「離婚不是失敗,而是一種重新選擇幸福與尊重自己的勇氣」離婚的確可能帶來疼痛與不安,但它同時也開啟了重新釐清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梳理關係的傷痛以及學習照顧自己的機會。我們不需要急著堅強,也不必否認自己的脆弱,每一個情緒的出現與流動,都是在調整與適應的過程。在復原之路上,每個人值得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新開始。

 

參考資料:

Jay L. Lebow (2023). Divorce Issues in Couple Therapy. In Lebow, Jay & Snyder,

Douglas K. (Eds.), Clinical handbook of couple therapy (6nd ed., pp. 472-491).  The Guilford Press.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點擊下面的按鈕,加入看見心理LINE好友

可以快速跟我們問問題 / 預約時間喔!





若無法順利開啟LINE

也可以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喔!➡️@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