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琪 Jessica Chen 諮商心理師
家慧與母親的衝突最近越來越多,原因是外婆開始身體變差,讓母親回娘家的次數變多,但抱怨外婆的次數也跟著增加,烏煙瘴氣的樣子瀰漫整個家裡不說,也常打電話向家慧抱怨,像是外婆早年拼命存錢,卻根本捨不得花,連廁所都還是傳統兩塊踏板、要自己倒水肥的平房廁所,現在一生病,還一直跟嫁出去的女兒討錢。
「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老娘以後錢也都要自己花,吃好東西慰勞自己!你最好是趕快存錢,自己買房子,不要奢求你媽會給你什麼!」
這話聽在家慧耳朵裡多麽不舒服,一來母親的抱怨,好似自己有多麼拖累她,二來母親自己明明都喜歡買路邊攤、愛殺價,又嫌東西差還要自己縫補,好幾次她都忍不住回說:「路邊攤還要690,你不如去uniqlo買,有問題可退貨,東西看起來乾淨很多。」,豈料母親竟不耐煩的回:「我那個都是名牌出清,原價要兩三千的耶!」,甚至最後放大絕:「我花我自己爽就好,難道你們有買東西孝敬我嗎?」、「養你這麼大,我還不是得靠我自己!」,堵的家慧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可以回什麼,總是兩人都悻悻然地掛掉電話收場。
通話完家慧總習慣轉身向先生抱怨,想不到先生這次聽完,竟也回說:「你在抱怨你媽的時候,跟你媽抱怨你外婆的時候其實一模一樣。」、「搞不好以後女兒長大也會這樣回你。」
家慧聽了又氣又沮喪,其實先生也說中了自己最不堪的部分,「錢」一直以來真的是自己最介懷、最不安的課題;從自己在外念書開始,家慧就打定主意「我絕對不要像媽媽一樣」,努力讓自己打扮光鮮亮麗,有時跟朋友吃飯也都毫不猶豫選擇品質好、價格相對較高的餐廳,就是不要母親愛計較的窮酸模樣,也出現在自己身上。現在結了婚,跟先生成了一家三口的雙薪家庭,照理說自己對「錢」應該要更有安全感,但是面對家庭的經濟,家慧腦袋裡卻一直不斷的盤繞「網路上都說夫妻收入不等,分開報稅比較划算」、「我跟先生薪資不一樣,是不是要跟他說孩子的保險費也該照比例分攤?」等思緒,而那種感覺,就跟她大學住宿時,同樣介意室友是否平分吹冷氣的費用一樣不舒服,明明不是數目很大的金額,但家慧很清楚知道,自己其實很介意,想要公平、不想吃虧,卻想起#媽媽老愛計較的嘴臉,每次想跟先生開口提,卻又壓抑不說,讓家慧總是痛苦不已,現在被先生看破,更是讓家慧覺得自己 狼狽地現出原形——我骨子裡,果然還是個窮酸愛計較的人呀!
想擺脫父母令人討厭的樣貌,卻發現自己正一步一步的複製他們的模樣
家慧驚覺自己其實只是想逃離那個母親時時刻刻都在精算與計較的家,卻不能自已的活成母親苛刻與算計的樣貌,甚至用過去父母相待的方式,和自己的先生、孩子相處,家慧沮喪的問自己:「我是不是沒有機會重新再來過一次了?」
不會的,當我們開始有所覺察的時候,就是改變的開始,請給自己溫柔的鼓勵:
一、我能有意識的選擇不一樣的關係與模式:當開始看到似曾相識的模式時,我就已經和我的父母有所不同,有意識的覺察幫助我們思考,並 作出不同的選擇。
二、問題的解決不見得只有一種:越將焦點擺在「絕對不要和爸媽一樣」的時候,我的目光也將一直放在我所厭惡的樣貌上,多問問自己「如果可以,我想要…」的是什麼,而用自己的力量讓一切開始有所不同。
三、自己從宿命走出來,我選擇 不再被動的當受害者:抓著原因不放跟咎責,是因為我也還沒有準備好向前走;我不見得要全然的釋懷與原諒,但也不要因此連自己的下輩子都一起委屈掉了。
家慧開始試著將自己的沮喪與不安告訴先生,才驚訝的發現先生其實一點都不在意夫妻的財富分開計算:「分開報稅很好呀,妳省錢,我應該也會省吧?」、「如果小錢你不喜歡每筆都要跟我算,顯得你很愛計較,那我們就用一筆公基金,由你來列明細我也很放心呀!」,先生的回應,讓家慧感受到被接納的安心;原來, 我也能長出和母親不一樣的面貌.
我們當然某些樣貌承襲了父母過去的樣子,可是我終究不會是我的母親,我的伴侶也不會跟我父親一模一樣,多給自己一些肯定,我們會看到「走出不一樣的路」的可能,而有信心地與另一半, 創造屬於自己的後半人生。
原文出自: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女性成長專題文章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