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僅是催眠—淺談艾瑞克森取向治療

張皓涵 Hao-Han Chang 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我聽說催眠可以讓我忘記那段痛苦,但我也很擔心被催眠之後會不會就醒不過來了?」


「催眠」兩個字充滿著神秘色彩,從古文明的神殿到現代的表演舞台,也從前世走到今生。催眠也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常看到網路上的催眠課程標榜著學習催眠可提升自我能力、回朔童年記憶、回到前世,更甚至可能是詐騙集團的手法,另外也常聽到人們表示會自我催眠來止內外在的痛。而有些人選擇接受催眠治療,不僅解決失眠問題,面臨菸酒成癮、肥胖等困擾者更成功地透過催眠做出改變。那所以,催眠到底是什麼?是否睡著再醒來後就能過著完美人生了?而催眠治療就只是被催眠就夠了嗎?


催眠治療,不僅僅是催眠。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在2014年對催眠所下的定義:催眠是一種意識狀態,包含了注意力聚焦及對週遭覺察的減少,並更有能力對暗示做出回應;而催眠治療則是運用催眠來處理生理和心理疾患及其相關問題。艾瑞克森取向催眠治療則是一種使用催眠的心理治療取向,根源於艾瑞克森醫師(Milton H. Erickson)常讓人困惑的治療手段,但卻非常有效、獨特且令人驚嘆。


美國心理治療師藍克頓(Stephen Lankton)即曾整理並歸納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取向有以下特色:

  • 正向且重視個別性: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艾瑞克森取向催眠治療強調,針對每個人量身定制其治療方法和策略,善用每個人的優點、資源來促成改變。


  • 目標與問題導向:知道了問題源頭,就真的能有所改變嗎?重點是知道想要改變的目標為何,並且透過目標的標定,與治療師一同找到自己能用來達成目標的內外在資源。


  • 系統導向:大環境中,家庭、人際交往同樣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塊,唯有整合生活中每一塊力量的資源,較容易在社會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 獨特的催眠觀點與手法:並不一定要被催眠才能完成催眠治療,艾瑞克森取向催眠強調潛意識心靈的運用,當我們透過潛意識心靈來學習,就能避免意識層面(也就是避免用想的來解決生活中痛苦的人事物)的干擾與阻礙。當我們能將注意力焦點轉向內在世界,引領自己探索內在,僅需要適當的暗示就能夠產生催眠回應。


  • 行動勝於覺察:艾瑞克森取向的治療師相信,人們自身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被強大的社會網絡給限制住了。因此想要改變的重點並不在於找到問題的原因,而是著重在如何透過心理師的協助做出行動、突破困境。


  • 間接且多樣的手法:我們都曾有聽上司、父母、伴侶講大道理的經驗,是否不需要耳塞就能自動消音呢?但是我們也有被電影、寓言故事、一首歌的內容給感動或啟發的經驗,不是嗎?有時候,直接講比較快,但所預期的效果反而沒那麼明顯。


  • 善用資源且順勢而為:每個人的過去經歷不同,在治療過程中發現的內在能力也不同,當我們懂得如何善用那些我們曾經做得不錯的過去經驗、找回曾經克服過困難的勇氣,就能帶著這股力量繼續向前行。


催眠,僅需要知道操作方法,便能讓人進入到催眠的意識狀態。但催眠治療則必須運用催眠手法對受苦者提供療癒,因此找到合適的道路引導受苦者前進才是催眠治療的本質。而艾瑞克森取向的催眠治療,會運用間接、隱喻,或者是講寓言故事的方法,讓受苦者從中領受,找到一條屬於自己前進的道路。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盡如意的事情,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妳也許生活中也面臨內在痛苦,並且在網路上找尋心理相關資訊。而艾瑞克森取向的心理師可以依循著您的步伐,為您量身定制專屬的治療策略,與您共同期待改變的促發。


「現在,在心中慢慢從一數到十,在準備好之後,您可以與我們一同進入催眠治療帶給您的療癒之中」



參考資料:

趙家琛,張忠勛(2014)。讓潛意識說話:催眠治療入門。臺北市:心靈工坊。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 @seeingcounseling

1,022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