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琪 Jessica Chen 諮商心理師
為何長輩總是難溝通?
謹守連續假期別到處趴趴走的防疫原則,文雲決定乾脆週末好好待在家,也陪父母久違的一起吃頓飯,聊個天;聽著媽媽說著朋友們的大小事,無不是誰又抱了金孫,結果媳婦居然帶著寶寶躲進月子中心讓老人家傷心,又或是誰家兒子的婚禮因為疫情延期,也打亂了原本看好的提親迎娶的日程,話鋒一轉,母親突然說到一個朋友的孩子可能要開始 放無薪假 了,媽媽說:「唉呀,我都會安慰他們說:『沒關係啦,我的小孩也都在家沒工作呀!』」。
這話一出可不得了,文雲皺起眉頭反駁著:「我有工作」,母親彷彿不是很在意的搖搖手:「哪有什麼關係,總不能讓人家知道我們過太好呀!」,文雲看著母親的樣子開始有點情緒,不滿的說:「安慰就安慰,為什麼要拿我們的事拿出來說?而且你說的根本不是事實呀!你上次還到處一直跟人家說哥哥到處找工作很挫折,你都鼓勵他不要放棄,可是他明明就是被挖角,而且他一點都不想被人家知道,你幹嘛為了自己的形象一直到處亂講話!」
「你怎麼跟你哥一個樣,他就是愁眉苦臉的我給他建議呀,這也不能說那也不能講,我把你們養大讓你這樣跟我說話?」;放下筷子,媽媽也有點為之光火,居然把大夥兒沒吃完的飯全都收回廚房裡頭去,「碰」地一聲關上房門結束了這場親子對話的飯局。
文雲嘆了一口氣,明明想好好吃頓飯,但不知為何光只是聽著媽媽說話,自己就有很多按捺不住的反抗情緒,很多時候媽媽也很愛抱怨家庭群組的訊息,孩子們都不愛回,其實不是不回,是面對媽媽老是一天三張配著蓮花底圖的 長輩圖,有的時候還穿插著 不求證的假新聞,一開始也試著告訴她正確訊息,又或者乾脆轉貼「闢謠訊息」,卻反讓媽媽更加生氣,覺得在群組裡不給自己面子,又或者一翻臉就對自己生氣:「你們有讀書、會上網查證就了不起!」,然後繼續堅信自己從FB、大家的line群組裡面都收到一樣的訊息,怎麼就自己的小孩老愛唱反調;於是久而久之,大家也都學會閉口不談,而讓有長輩的群組,又變成了自己手機裡頭的 幽靈群組之一。
看見長輩「被肯定」的需求,從同理的角度減少無法溝通的衝突。
老愛傳長輩圖、不求證的假新聞、以前沒事去醫院拿藥閒聊,現在沒事做就去排口罩,然後帶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叮嚀與說教回來,聽不下去又不能隨意反駁,這是許多成年子女面對年長父母時的困擾,也往往是 家庭衝突 萌發的開始;偏偏作為兒女,最過不去的就是想要說服父母「千萬不要這麼做」,希望父母能夠聽進去自己所理解的,於是雙方都在 硬碰硬,互相拋擲著各自想說的,卻沒有人能夠先柔軟的傾聽,反而變成劍拔弩張的互相攻擊。
其實,若能放下急切想要「糾正」與「駁斥」的心情,細細地去瞭解與觀察我們年邁的父母親,你會發現我們所不喜歡的「老人家習慣」,才是他們獲得對 生活掌控感 的方式,比起年輕人上網擅用關鍵字、各類搜尋引擎,以及對社群軟體操作的熟悉與理解,我們很快就能獲知訊息,建立彼此的交流與連結,然而對於長輩們來說,光是摸清通訊軟體,回一張貼圖,按一個讚,都是他們努力學習陌生的方式,來與人建立關係;而那些交換資訊、聯繫情感的長輩圖,或是透過排隊來囤積物資、順便了解「市場情勢」的鄰里交流,才是最能讓自己獲得實質安心的方法。
若是自己緊緊握在手心的訊息,輕易的就 被子女否定,甚至受到批評,那是很不安、也很令人挫折的感受,於是他們感到防備,想急著辯解或是 證明自己是正確 的,而更難聆聽子女想傳遞的複雜(往往還帶著負面情緒)資訊。
不斷關心著、說著兒孫的大小事,是確保他跟這個世界,還有連結。
老愛八卦著誰家的孩子怎麼了,或是胡亂吹噓自己家門內根本沒有發生的事,有時也代表著長輩們面對與下一代、下下一代 距離越來愈遠的焦慮,尤其過去的年代,子女的成就代表著為人父母的成功與失敗,於是長輩們理所當然地談論著,卻忽略了下一代已進入追求個人成長,以及想維持尊重而有界限的心理距離,來保有個人的獨立自主;面對這樣的距離,他們不知所措,只能拼命的緊抓自己僅有的片段訊息,加油添醋的重新織成一個故事,來確保他跟我們之間的連結。
若能看見並安撫長輩的焦慮,以及「被需要」的需求,那些蘊含在長者生命經驗中的智慧,自然能夠漸漸地在我們的新關係中發光,而不是彼此都想先敲掉對方的高牆,硬是把自己的東西全都傾倒過去;八卦、焦慮不求證也許是性格使然,但背後的需求終究是想幫助親朋好友,想掌握並分享有用的訊息,讓自己顯得有功能、有價值。
因此,先給予長輩出自好意上的肯定,再 提供其他的選項與方法,往往比直接否定、糾正對方,卻反而引發反感與製造對立來得有效;「多給一個選項」跟「全盤否定」是完全不同的回應,其實我們會感到不舒服,是因為心中也不想要有衝突,那麼試著為彼此緊繃的關係,多添加一些彈性的潤滑劑吧!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