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珍珍 Janine Lu 諮商心理師
電影 #琴鍵飛揚(Shooting Star),描述一位富有音樂天賦的青少年-菲利浦.舒曼(Phillip Schuman),不斷被父親阻礙發展音樂的機會。
有一天,菲利浦在學校與霸凌者打鬥,被校長約談時,校長看到他身上的舊傷,便聯絡社工與菲利浦會談。當菲利浦的爸爸知道自己被質疑為不適任家長時,憤怒到極點,對著菲利浦怒吼,菲利浦難過地回到房間,也豁出去將鋼琴的鎖打開彈奏鋼琴,菲利浦的爸爸聽到鋼琴聲,極端憤怒地拿著板球揮棒猛砸鋼琴與菲利浦,結果菲利浦的爸爸進了監獄,菲利浦也被送到某個地方臨時安置。
當菲利浦去監獄探視,他的爸爸才說出為何阻擋菲利浦走上音樂之路,菲利浦願意原諒他的爸爸,兩人難過的痛哭與擁抱,但不久,菲利浦卻被社工通知,他的爸爸已在獄中自殺身亡了。
舒曼先生已獲得菲利浦的原諒,為何還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呢?大家可能會猜到因為他感到自責且痛恨自己的行為,所以不能原諒自己,沒錯,這應該是原因之一,但IFS治療開啟了我洞察到舒曼先生可能更深層的內心世界。
飛利浦的爸爸-舒曼先生,來自於暴力的家庭,他的父親(菲利浦的祖父)常常酗酒後動手毆打他的母親(菲利浦的祖母)與他,他的父親也同樣禁止舒曼先生往音樂發展,雖然舒曼先生是位優秀的鋼琴家。舒曼先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傷害,放棄了自己所喜愛的音樂,近期又失去了摯愛(菲利浦的母親),他正經歷著嚴重的失落。
舒曼先生的保護系統以憤怒與嫉妒的部分出現,為了是不讓他去感受他過去所受的傷害與失落的部分,而當舒曼先生發現自己的嫉妒(嫉妒菲利浦的音樂天份)時,也發現自責的部分,進而觸發了羞愧感,於是自我批判的部分也出現,因為他曾發誓不要像他的父親一樣對待自己的小孩(菲利浦),因著多方的內在衝突,形成嚴重對立狀態,引發無價值感與無希望感的部分,最後斥責部分掌控了全部,而致使舒曼先生付出行動結束了生命。
「主動性保護者proactive protector」,是為了阻止內在「受傷的小孩Exiles」被觸動的機會,以避免被痛苦的情緒所淹沒。另外一種「反應性保護者reactive protector」,是為了要消除內在「受傷小孩Exiles」的痛苦所出現轉移注意力的狀態與行為,它們可能會呈現出酗酒、憤怒、藥物濫用、過度消費、飲食疾患、畏懼、成癮、自殘或自殺等臨床症狀。
每個人的保護系統,#是維持我們生存下來很重要的機制,是為了讓我們避免去觸發或減緩感受到脆弱與痛苦的部分。當舒曼先生向兒子表達了他的悔恨之後,如果有人能夠協助傾聽他內在不同的聲音,讓他的#保護系統獲得理解,當保護系統的 #對立狀態可以獲得溝通、平衡與協調,#保護系統不再那麼的極端時,可能控訴的部分也會比較不那麼強烈。每個人都值得有機會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瞭解表面情緒與行為背後的情緒與傷痛,讓#故事的結局可以截然的不同,#不讓世代的傷痛延續下去。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