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結果

找到 440 項與「」相關之結果

  • 面對工作,你是身體累還是心累了嗎?- 淺談工作倦怠/看見心理 周庭筠心理師

    周庭筠 Ting-Yun Chou 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我累到每天回家都只想躺平,連看影片都不想… 晚上睡前想到隔天又要上班就會開始想東想西整晚睡不著… 白天一睜開眼想到等等要進公司,就只想要請假在家不出門… 我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上班?...” Stefanie在行銷公司擔任業務部門主管五年,近半年開始反覆感受到疲倦、提不起勁出門,面對工作上管理員工和自身績效表現越發感到沒興趣和無熱情,雖然深知自己能力可擔任該職位,但仍不時懷疑工作的意義到底在哪?對於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感到迷惘…朋友回饋Stefanie這些狀況可能與工作倦怠有關,建議她可以針對困擾來進行心理治療。 什麼是工作倦怠Burn-out呢? 「工作倦怠」一詞第一次出現是由美國心理學家Herbert Freudenberger提出,當人在職場上過度專注於事件時,累積身體和精神壓力,產生無力、不安、憂鬱、憤怒或喪失慾望等狀況。在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職業倦怠這種職場現象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是一種長期無法成功克服工作壓力所導致的症狀。 當然,上述這些關於職業倦怠的說明並非正式疾病的名稱,但足以顯示出倦怠的發生可能引起生理、心理相關的耗損與傷害。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後將職業倦怠分成三種: 1.情緒耗竭: 低落、焦慮、對工作失去熱情、習慣性疲倦、難以集中精神等,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倦怠表現,其他生理指標像是:失眠、免疫力下降、體力變差等情形。 2.去個人化: 與他人主動保持距離、抗拒社交、與他人互動經常以消極、冷漠、嘲諷、憤怒等負面態度來因應。 3.個人成就感降低: 找不到工作意義、對工作項目提不起勁、反覆對自我表現和能力有負向評價。 上述三種情形上班族偶爾會用玩笑式地話語來表達,如「上班等下班」、「想當薪水小偷」等,或是不時向他人勸說「沒有開心或不辛苦的工作」等話語,但想提醒大家:工作不開心並非是正常狀態,而是職業倦怠中最容易被覺察到的樣貌,了解職業倦怠的原因、提早預防、並找專業人士協助梳理感受、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1.工作環境:從工作環境中可以分成工作內容和職場人際; 工作內容:工作量、高壓與否、工時長短、工作項目困難度、與個人職業興趣/期待相符程度等。 職場人際:包含主管風格、同事相處、是否有團隊支持等。 都可能導致成就感或無力感的累積,進而產生職場倦怠。 2.個人人格特質或認知模式:高度自我要求、責任感、完美主義傾向等人格特質,這類人會對於工作竭盡全力、嚴格看待自我表現,認為「好還可以更好」,長久下來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一旦出現提不起勁的狀況也容易感到自責和愧疚,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可能身心耗竭。 如何避免倦怠?如何面對倦怠?- 定期的自我照顧是非常重要的。 1.加入休閒和自我肯定 面對工作的困難,我們習慣投入大量的身心資源來因應,因為「持續前進」的行為和感覺,能讓工作表現獲得某個程度上的發展,但也使我們忽略「休息」的重要性!定期停下來、刻意安排休息,不一定數天,它可以是數分鐘或一天的某個時間,如看一本非工作相關的書、一部自己喜愛的電影、一杯愛喝的飲料、旅遊等,並且在休息完後思考當前工作的期待和目標是否需要調整,一個暫停能讓我們修復身心和調整工作投入的時刻。 2.在心理治療中探索與梳理 在職場中勢必會有壓力的產生,壓力出現時我們可能會產生低落、焦慮迷惘,心理治療可以協助我們去覺察和列出自己感到耗能的事件,並且藉由調整倦怠的認知和情緒反應,進而去貼近和認識自我需求,對自我和工作有全新的體驗和理解,降低進入倦怠的可能。此外,當面對倦怠感來襲時,心理師也能夠陪伴你一起調整對於工作轉換的可能性、調整當前工作期待和目標,來協助打開面對困難的空間,找出不同以往的因應方式。 生活當中本來就充滿許多挑戰與壓力,當工作佔據我們生活絕大部分、並且引起身心壓力時,能夠暫停一下來休息與思考,透過自身或專業人士協助的力量來釐清目前工作所面臨的真正問題,導出明確方向,以助於未來生涯發展與身心健康。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先穩穩的安放好理智,情緒才有正確的方向能慢慢跟上/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朱芯儀 Chu Jui-Yi 諮商心理師 很多人都說,情緒如果沒有先被處理,理智是出不來的。沒有錯,十六世紀荷蘭哲學家伊拉斯莫斯(Desiderius Erasmus)認為,情緒跟理性的力量是24比1,雖然沒辦法以研究証實,但情緒的力量遠遠強於理智是無庸質疑的,當情緒發作,理智想要壓抑和治服,只是更加失控而已,但是,你是否有想過,人們常說:「我知道要這樣做,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啊~」,其實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不敢確定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更難容忍那些情緒還沒跟上的混亂期呢? 像是在面對感情分離那麼難以消化的情緒時,理智知道分手的時間真的到了,情緒卻還有好多背叛的痛、愛恨的糾纏、對自我的懷疑…讓我們放不了手,此時我們可以選擇投入情緒之海中先撕心裂肺好一陣子,可能不歡而散,可能歹戲拖棚; 但若你已然想通、領悟、看清最後的結局與自己的想要,先穩穩地安放好自己的理智,控制住行為,然後用接納和允許,給予情緒起承轉合的時間,允許這樣的難受,接納就只能承受,你會發現,不是做不到,只是你需要等待,情緒會慢慢跟上。 面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無常,悲傷、難過、遺憾,甚至憤怒或自責的情緒都是必然來臨的,很多時候問題無法解決,也不需要解決,陰暗與明亮、負面或正向、理智與情緒,都是我們的一部份,接納黑色與白色同時存在的自己,當黑色湧現時,允許自己沉浸其中;當黑色退去,也能活出白色的自己。 「先穩穩的安放好理智,情緒才有正確的方向能慢慢跟上Only when your logical side is assured, then your emotional side will follow through.」本文摘自《打不破的玻璃芯:穿越逆境的20個面對》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2024免費心理諮詢專線、全台衛生局免費心理諮商資源/看見心理

    文/看見心理編輯部 本文看見心理編輯部整理了免費心理諮詢專線及全台衛生局免費心理諮商資源的資訊,以利大家能更快速的找到需要的資訊。 免費心理諮詢專線: 左方提供免費線上心理諮詢專線的資訊,部分專線有24小時的服務,若有需求可以電話諮詢。 全台各縣市衛生局免費心理諮商資源: 尋求諮商是需要勇氣的,若您還在猶豫適合自己的諮商資源,以下整理了免費心理諮商/諮詢的優缺點供大家參考:

  • 心事無人知/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朱芯儀 Chu Jui-Yi 諮商心理師 一首《心事無人知》唱出多少人的心聲.滄桑且充滿感情的歌聲,是否也帶出了你的孤單心事? 心事無人知  詞曲:蔡振南 心事若無講出來 有誰人會知 有時陣想要訴出 滿腹的悲哀 踏入七逃界 是阮不應該 如今想反悔 誰人肯諒解 心愛你若有了解 請你著忍耐 男性不是沒眼淚 只是不敢流出來* 好多勢必得扛起的壓力,好多難以承受的心情,該怎麼做才能繼續撐下去? 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克說: 人在有意義的情況下可以承受很多痛苦, 但如果沒有意義,擁有再多也不會覺得滿足 當你感受到一切都是被迫的,有的只是無奈; 當你看到眼前辛苦、忙碌對你的意義, 就會有更多承擔的力量與勇氣。 在壓力和辛苦背後,尋找讓自己願意承擔的意義,你就會變得更強大。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該是為自己單調的生活增添點色彩的時候了/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朱芯儀 Chu Jui-Yi 諮商心理師 「知了也睡了 安心的睡了 在我心裡面 寧靜的夏天」 那個寧靜夏天難忘的回憶和感動,是否也讓你回想起某些被你遺忘的初衷?由李正帆作詞、梁靜茹演唱的《寧夏》,歌曲背後的淳樸、溫暖的情懷,告訴著我們儘管環境再困難,也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工作倦怠期。 「真的很煩耶…怎麼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 「工作不就是這樣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你是否也曾經像這樣抱怨了又只能聽身邊人的勸,告訴自己工作不就是這樣?為何工作的熱情會消失?甚至連帶影響了對生活的熱情。可能是煩了、倦了,無聊了,但我們更不能忍受的,是那種一成不變的感覺。 換個路線走、偶爾安排個假期、每天給自己不同的小確幸,都會提高生活的新鮮感。學習新知、接觸不同工作類型、為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都能為工作帶來一些活水。 一成不變是熱情的最大殺手,請為自己的心靈多加點新鮮感的營養素吧!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在EMDR世界的處處驚奇/看見心理 施毓琳心理師

    施毓琳 Yu Lin Shih 諮商心理師 A因為失眠所苦,在透過EMDR的協助後,不僅失眠的狀況改善,甚至還因為大腦帶著A進到很深層的創傷記憶進行療癒,反倒開展出前所未曾想過的職涯道路~ B只是透過EMDR進行身體疼痛的緩解,卻提升了心理韌性,讓B可以更有勇氣面對那個家暴的關係人、試著建立更加平等的關係,讓自己的生活品質也大幅度提升~ C一開始為自己不受控的情緒及行為反應所苦,在透過EMDR協助其療癒過往被霸凌的事件後,不會再對不相干的人亂發脾氣,對自己情緒的掌控感大幅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數也提升~ D因為創傷事件的記憶而出現強迫的意念,在透過EMDR的協助後,強迫意念不再出來干擾他的生活;當出現強迫行為,在透過EMDR的協助後,強迫行為的頻率降低,並且變得較可以掌控~ E一開始因為情緒的起伏所苦,在透過EMDR的協助後,不僅拿回情緒的主控權,還對自己有更深層的了解及整合,在人際及職涯上都開展出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還有經歷職災卻對麻醉藥過敏而在手術台遭遇瀕死危機的F,在透過EMDR的協助後,可以更順利地進行後續的復健治療,讓自己的身體更快地恢復健康,重返職場~ ......這些驚奇的轉變在EMDR的治療中屢屢可見!願意投入治療的來談者,當準備好要開始諮商,大腦會適其需要地帶領我們去到一個適合且獨特的治療歷程。這也很振奮身為治療師的我!每當看到這些很神奇的轉變,都讓我精神百倍!也更相信自己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 每每和來談者透過EMDR進行創傷治療,總會帶著我們看到驚奇的世界。那個驚奇是不論在一開始求助的主訴問題的緩解,或者不預期地開展出新的職涯,或者有了新的關係品質,或者帶出深度的自我整合......深願更多人因為這樣的治療受惠,生活得更加有掌控感、並且提升幸福感!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不合腳的鞋:不適合不等於沒有價值/ 看見心理 林嘉琳心理師

    林嘉琳 Stephanie 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穿過不合腳的鞋 明明看起來很適合很舒服的鞋 試穿的時候也覺得挺適合 但買回家穿出門卻把腳後跟磨出個傷口 寸步難行 新買的鞋磨腳 人總會在初期努力嘗試各種方法 試圖改善鞋的狀況讓腳不再難受 但狀況沒太大改變每穿一次還是磨一次 人開始怪鞋的材質太差、怪鞋型不對 但不知怎麼的後來卻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認為是自己腳型不好才會穿不了鞋才會出問題 或許人因為過往的經歷 習慣在檢討中成長、在錯誤中找方向 在這樣的不適合裡 最折磨人的不是被磨破甚至流血的腳後跟 而是受傷挫折後自責自貶的負向內歸因 你/妳的生活中 是否也有不合腳的感情?工作?關係?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一件小小的事/ 看見心理 吳孟眞心理師

    吳孟眞 Nora Wu 諮商心理師 某次非洲鼓小團體開跑,有得力的實習老師,讓我這個主帶放心許多,當在討論觀察歷程時,她提到團體結束後下樓時,小男生抱怨小女生在下樓梯時,行李箱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覺得很吵… 我問實習老師說:「那你怎麼辦?」 老師回:「我就直接幫她提行李一起下樓阿」 我:「小女生下樓時拿了哪些東西啊?」 老師:「手上拿東西,又拉了一個行李箱,其實很難拿的。」 我:「那小男生有注意到這個嗎?」 老師:「應該沒有」 我:「我有個想法你參考看看,如果是我,或許我會跟小男生說你覺得好大聲吵到你,你要不要看看發生什麼事啊?她拿了好多東西,下樓有困難才發出聲音的,怎麼樣做會比較好阿?」 然後等待…,觀察小男生或其他孩子的反應。如果有任何一個人出手幫忙,我會說『某某某我很欣賞你,你看到別人有需要幫忙,主動幫他耶!』 如果沒有人出手,那我來做。 #太快介入有時會失去學習的機會 「我來」其實是好意,但當事人可能沒有機會經驗到整個學習歷程,挫敗也好成功也罷都是歷練。想起小時候因為笨手笨腳想幫忙做菜,結果快手媽媽總是咻咻咻的完成所有料理,我就演變成幸福小吃貨(其實也很好),但卻完全不懂怎麼做菜或做菜的辛苦面,到這幾年才慢慢從零開始學做料理,有了新的體會和學習。 #冷漠的態度讓人停留在抱怨 餐廳裡大吼大叫的孩子,旁人用鄙視的眼光看著;捷運裡發出聲音自言自語的人, 其他乘客帶著害怕或評斷的看著;新聞裡播報的一些事件,也有人會批判受害者自找的… 冷漠或許是因為不了解,但怎麼創造關係間的互相了解,需要費心思。 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立場和視野和語言,即便在最大的衝突底下,也有各自善意和脈絡,需要被看見。(拉回小男生的抱怨,或許他對聲音是特別敏感的,痛苦程度比一般人高也說不定) 或許我們可以試試退一步,再多看到一些東西,發現更多可能性。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 @seeingcounseling

  • 這樣說話9成的問題都可以解決/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朱芯儀 Chu Jui-Yi 諮商心理師 和她遇見,是在一個晴朗的午後,我難得和媽媽出遊,來到飯店的紀念品店逛逛,她站在香膏品牌的專櫃前。是的,她是一位銷售員。 「這款香膏不僅可以當香水擦在手腕、耳後,也可以塗在唇上當護唇膏。」 我們從來沒有用過香膏,努力的咀嚼著這些資訊。 「是像唇蜜那種東西嗎?」我不假思索的問。問出口了才懊悔,啊,好像問了一個蠢問題,這是讓人香香的,又不是擦漂亮的,好想挖個洞鑽進去。 「對呀,它就像唇蜜,只是不會發光。」我愣了一下,懊悔、焦慮,彷彿被輕輕接住又輕輕放下。 「這個味道實在是太甜了!」 媽媽伸舌頭皺眉。 「沒錯,這種水蜜桃味的比較甜,這些花香味的您可以聞聞看!」一點都沒堅持,他立馬打開其他香膏蓋子。 「這個包裝盒的花樣怎麼那麼怪啊?」 我們準備買四送一,還有附上一個盒子的包裝,但嫌貨人就是買貨人,還是要當一下奧客。 「是的,這花樣的確有點怪,現在流行復古,所以他們是用這種像小瓷磚的包裝盒。」 她一邊包裝一邊輕輕笑著。 結果當然可想而知,我們捧著三個大盒子走出了店面,誰能抗距這種從來不反駁,凡事順著你,再加上更多觀點的功勢呢? 身為心理師,大部分的工作其實就是溝通,我自己與個案溝通、聽著個案和其他人溝通,有時雙人以上諮商還能親眼見證他們是如何溝通,我覺得溝通有三種層次: 1. NO NO NO: 不管聽到什麼,有些人習慣先反駁,在表達反對意見時,總是把「不是這樣的,我覺得應該要……」當起手式,習慣把NO放在前面,但仔細一聽,說的差不多嗎? 那到底哪兒不是了呢? #其實不是你說的不對 #而是他習慣先說no 2. Yes, but……: 小時候爸媽一定曾經這樣告訴你:「雖然你碗洗了,可是你地還沒拖啊!」就是「yes,but」典型的例子。基本上對方是認同你的想法作為,但總覺得還可以更好,習慣性挑出不足的地方,給人一種上對下,指責、挑剔的感覺,時間久了,聽者會認為自己怎麼做都不夠。 #其實不是你不夠 #而是他習慣加個but 3. Yes, and……: 這是我覺得最讓人舒服的溝通方式,就像那位銷售員說的:「對呀,它就像唇蜜,只是不會發光。」既沒有說我不對,也沒有讓我覺得自己是個笨蛋,只是順著我的問題,再多加了她的想法,這種正向表達的方式,讓我們溝通起來更加愉快,效果自然會更好。 #你說的完全沒錯 #只是想表達的更多 有玩過堆積木的遊戲嗎? 人際關係是一個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互動過程,先正面肯定對方,再補充自己的想法,別把對方的積木拿掉,而是再放上新的,你對我也對,溝通就會綿延不斷,持續向前推進哦!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獲得真正的自信,就是把總是向外看的眼睛拿回自己身上/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朱芯儀 Chu Jui-Yi 諮商心理師 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笛卡爾(René Descartes)說:「你不能教會一個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他發現他內心本來就有的東西。」 是的,我們為什麼不但不去發現自己,還要硬塞那些屬於別人的東西呢?真正的自信,是奠基在對自己的探索和了解上,就像一個觀察者般:我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什麼?哪些是目前暫時無解的?哪些是有嘗試潛力的?我的特質、優缺點是什麼?我是怎麼思考和判斷的?我是怎麼處理情緒的?我的人生要的到底是什麼? 人與人不是打擂台賽,不是你輸我贏的,因為每個人都是那麼獨特,到底有什麼好比的?從探索每一個起心動念,從每一次的嘗試突破中堆砌而成,那是紮紮實實的、那是自然不硬矜出來的,那是別人奪不走也拿不去的,那個自信,真正就是屬於自己的! 獲得真正的自信,就是把總是向外看的眼睛拿回自己身上。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施毓琳 Yu Lin Shih 諮商心理師/看見心理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生涯/職涯議題 #原生家庭與家庭關係 #EMDR、創傷失落與自尊重建 #親密關係與人際議題 【心理師證照】 諮商心理師證書字號/諮心字第 000747 號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伊甸基金會 特約諮商心理師 【曾任】 高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諮商中心 專任諮商心理師 台南縣遠東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專任諮商心理師 台南縣藝術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兼任諮商心理師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 兼任諮商心理師 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特約諮商心理師 人間診所 兼任諮商心理師 各級中小學 特約諮商心理師 中國科技大學新竹校區學生輔導中心 兼任諮商心理師 中國文化大學學生諮商中心 兼任諮商心理師 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 特約諮商心理師 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安心專員 暖心全人心理諮商所 兼任諮商心理師 暖陽身心診所 兼任諮商心理師 【學歷】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 碩士 【專業資格】 EMDR專訓(W2) 【治療專長】 EMDR 創傷/失落議題:人際關係、親子關係、職災、親密關係暴力、婚姻/伴侶關係、職場霸凌、性侵、性騷、校園霸凌...... 壓力與身心症狀:飲食疾患、情感性疾患、焦慮疾患、思覺失調症、長期心因性疼痛 關係:關係危機 讀夢:歐曼讀夢 職涯議題:職涯探索 壓力調適:大腦體操、心理急救、壓力情境下擇善而行 醫療諮商:癌症病友及照顧者心理調適、長照者心理支持及調適 個人深度自我探索 閩南語諮商 【治療理念】 從我踏足心理的領域,不論在高風險的家庭中,或者在學校求學的學子們、在社區諮商所的來談者們、在求診的患者們身上,都可以瞥見「創傷」無所不在。而再往前延伸,在我成長的教會會友們、在我身上,「創傷」一樣存在。 當我進入EMDR(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的專業創傷領域深耕學習後,及在臨床實務的經驗中,更看見「創傷」對於關係、職涯、學習、生活的破壞及殺傷力!然而,只要願意與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師一起重新面對過往的創傷事件,人生,都有可能重新開始,甚至在不受創傷反應的掌控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進一步認識「創傷」 看了我簡單的說明我的治療理念後,也許,您更好奇「創傷」是什麼?又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創傷」就是許多大大小小、對我們的情緒及認知造成衝擊、卻又沒有立即得到安撫的事件。於是,我們的大腦為了保護我們不再受到同樣的傷害,便將這些事件的某些特定卻模糊的資訊進行編碼,讓我們可以更快地判斷是否需要進入戰/逃/凍結的生存反應。 然而,由於編碼的資訊是粗略、模糊、無法仔細辨識的;加上,類似的事件如果又一再發生,時間一久,就會讓我們的大腦為了保護我們的安全而「過度警覺」,甚至產生「假警報」,我們就很有可能落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風聲鶴唳」中,而讓我們的生活及關係失去了與實際情形的連結,或惶惶度日、或怒氣一觸即發、或鎮日抑鬱寡歡、或長期不明原因的痠痛......。 所幸,我們的身體內建著「自我療癒機制」!細想,當我們的皮膚有了細微的切割傷、當我們的骨頭裂開沒有錯位,我們都只需要好好的清潔、避免再度感染及過度使用,假以時日就會自行復原。除非傷口過大、骨頭錯位,才會需要額外的治療處置。 大腦處理訊息,也同樣有「自我療癒機制」:在我們睡眠的時候,大腦就開始進行訊息的整合及修復;只是當面臨生死存亡的衝擊事件時,就需要在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協助及陪伴下,啟動這個機制,由大腦自行修復!那麼,那些「假警報」就不會再出現來干擾我們現在的生活及關係,讓我們可以擁有更高度的自我掌控感及自由度面對我們的人生,幸福感自然也會提升! 看到這裡,您有沒有開始對您的人生產生不同以往的期待呢?歡迎您來與我聊聊這個神奇的自我療癒機制是如何啟動的?又將可能帶來怎樣的改變! 如果您對創傷治療沒興趣 那麼,我也可以陪伴您一起看看您的存在樣貌,及這些存在樣貌帶著您在您的人生中所作的各式各樣的選擇、可能可以作的其他選擇,及這些選擇為您開展出來的道路。

  • 時間並不會治療一切,除非時間可以讓我們忍受逐漸敞開傷口的痛/看見心理 朱芯儀心理師

    朱芯儀 Chu Jui-Yi 諮商心理師 當肉體有傷,我們除了上藥,會以ok繃、紗布等來包紮,然後等著它自然痊癒; 但是心上如果有傷口呢?我們都會很想緊緊裹住,當作不存在而忽略吧! 但是,不管再怎麼加大ok繃,加厚加密包紮的紗布,只要有個風吹草動,一樣痛不欲生。因為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院長查尼(Dennis Charney)和耶魯大學精神科教授索斯維克(Steven Southwick)認為: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自己的恐懼。勇者不會無懼,只是他會同時帶著不安和勇氣,繼續面對恐懼。 其實,時間並不會治療一切,除非這時間可以讓我們忍受著痛,逐漸敞開傷口,傷口才會慢慢結疤,成為心上獨特的一部份,甚至隨著更多事件的發生和領悟,會愈來愈喜歡和感恩這美麗的傷疤。 深深相信,唯有接納自己的無能,才能看見有多大的潛能,未來也才擁有無窮的可能。 「時間並不會治療一切,除非時間可以讓我們忍受逐漸敞開傷口的痛。Time won't heal everything, unless it allows you to face and resolve your sorrow.」 本句摘自《打不破的玻璃芯:穿越逆境的20個面對》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你有創傷記憶嗎?(下) /看見心理 盧珍珍心理師

    盧珍珍 ChenChen Lu 諮商心理師 但在無形的影響中,我們可能會, 在某個特定狀態極度沒安全感或被引發某些情緒 對於某些情境或人感到特別害怕、憤怒或其他情緒 容易被觸發憤怒或其他的情緒 因媒體報導某事件引起某些不舒服的感覺 容易在親密或人際關係中被觸發某些情緒 常常對自己過度的批判 對自己沒有自信 對別人的不信任感 擔心自己的表現與評價 極度要求自己的完美 無法在親密關係中給予承諾 有焦慮或身體症狀 會常做噩夢,或偶而有無法理解的夢 每人內在機制的表現都不同,全依賴我們在成長經驗中有沒有從外在系統獲得足夠的支持,並我們的內在系統是如何運作與反應所接收到的訊息與經驗有關。 IFS治療也是創傷治療的一種,可以提供我們找到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無形的影響,看到我們內在系統的運作,包括我們的保護者部分與受傷的經驗,首先,會需要與保護系統建立關係,透過會談讓保護者感受被理解與支持,等到保護者完全同意與接受,再進入更內在的受傷經驗找到你被無形影響的主要關聯。治療過程因每個人所經歷的創傷經驗的連續性與複雜度很有關係。 當你獲得完整的內在受傷經驗被療癒與轉化之後: 你的症狀會減緩許多,或不再有症狀 你能夠更加享受你目前的生活 你會知道如何陪伴自己與自己相處 你的負向情緒與感覺會漸漸減少,且更喜歡自己 你對人的包容度與同理心會增長 你看各種不同事件的角度會更加多面性與成熟 你會有足夠的勇氣與信心面對你的未來 你的身體症狀會改善,體力與精神會變好很多 當你有新的感覺、情緒與想法出現時,你會知道如何面對 你的控制力與決斷力會增加 你的人際關係會改善許多,也能享受你的人際關係 你比較不會被外在或網路的訊息左右,因為你有清楚的判斷力 你不再做可怕的夢,睡眠會漸漸改善,且一覺到天亮的狀況越來越多 你有創傷記憶嗎?而且會正在影響著你現在的生活嗎? 鼓勵你可以透過 IFS的治療,來探索並找到你的創傷記憶,不再讓過去的創傷經驗持續影響著你現在與未來的生活。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你有創傷記憶嗎?(上) /看見心理 盧珍珍心理師

    盧珍珍 ChenChen Lu 諮商心理師 創傷會發生在許多人的身上,像是意外事件、各種侵犯、性侵害、災難、戰爭、被主要照顧者遺棄或虐待等,例如,從新聞報導看到,上週在高雄發生了一對夫妻被樓下住戶殺害的事件,目睹雙親被殺的兩個小孩,也是經歷了創傷事件,以上發生較為巨大的創傷事件可能我們都有概念,但創傷也包括,在依附關係中長期的被否定與批評、求學過程中所經歷到的霸凌事件、被貼標籤、網路霸凌與歧視等,都是創傷事件,而事件發生在個別身上通常都是超過一般人所能負荷的壓力狀態。 當事件發生時,當事人需要獲得: *外在的安全感與支持:創傷發生時會經歷到很大的驚嚇與害怕的感覺等,身體也會有記憶反應,所以提供外在的安全感是很重要的,例如,運用溫和的口語與緩慢的語氣,保持與創傷事件發生地點的距離,讓熟悉有安全感的人陪伴,新的居住環境的安全感等。 *提供內在的支持服務:當事人經歷很大的壓力事件,內在也會有許多的情緒與感覺,如果有親近的人與專業人士提供,協助當事人傾訴事件所帶來的各種情緒,讓情緒、感覺與想法可以被理解與傾聽,能夠協助當事人走過創傷事件的反應。 當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隨著我們的成長,如果當時經歷的事件所感受到的各種情緒與感覺,沒有被理解、傾聽、陪伴、確認與轉化時,這些創傷事件會變成#創傷記憶,我們的創傷記憶仍會有形與無形的影響著我們現在的生活。IFS理論看到,我們的內在保護系統會運用各種方法讓我們生存下來,有人會: 變得很堅強,想辦法讓自己找到信心與成就 可能會產生更多負向的情緒,讓自己頹廢或憂鬱 隔絕避免談論創傷事件,把經歷到各種脆弱感覺關閉 不敢表現,害怕自己太出風頭 有人為了避免接觸到痛苦的感覺,可能會用其他的輔助方法讓自己麻痺或獲得安撫,例如,藥物、酒精、大量食物、網路,以及其他的成癮行為 以上是舉例有形的正向與負向影響。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 張澄央 Emily Chang 諮商心理師/看見心理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深度自我探索 #原生家庭與家庭關係 #創傷失落與自尊重建 #親密關係與人際議題 【心理師證照】 諮商心理師證書字號/諮心字 005875 號 【關於張澄央諮商心理師】 首先,我想請你感謝你自己。 你可能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氣、下定決心要展開諮商之旅,才有了我們在這裡交會的時刻。 你好,我是張澄央心理師。 我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越過童年失落與家庭風暴創傷刻劃我敏感、溫暖接納、溫柔彈性、善解人意的特質;而我同時也是經歷過生死關頭的倖存者,因為基因型的罕見疾病,使我成為了全球醫學上唯一的特例,出入加護病房三次的經驗,深刻理解在生命中掙扎、知足、盼望曙光的感受。 走過家庭關係的斷裂與危及生命的重大磨難,在人生中堆疊許多「好不容易」的經驗,那些生命最輕與最重的牽絆,致使這樣的我,有了細膩的心與溫柔足以承接他人的傷痛。 一直都在助人者之路上邁進的我,也曾有過迷惘、轉彎繞路的時刻,每一次運行的偏移,都是為了有機會再修正,所以人生沒有什麼「絕對不會錯的選擇」或者「這樣做才對的路」;或許我們遇見的所有挫折苦難,都是一顆種子,期待能與你一同挖掘、灌溉、醞釀、萌芽茁壯,長成新的自己。 我常覺得教會我真正成為助人者的,除了學術的知識理論外,還有每一位好不容易來到我面前的你。感謝你的勇敢邁步,不需要成為「更好的」,就單純的成為「自己」;不需要「完全準備好」才開始,走得慢一點也可以,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獨特時區,我會陪著你一同前行。 願在生命中經歷各種磨難裡倖存的我們,也能獲得幸福。 【專業資歷】 看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聽障教育資源中心 高中職巡迴輔導教師 新北市私立格致中學 專任輔導教師 【專業經歷】 看見心理諮商所 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 兼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自我探索主題 團體帶領者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親密關係主題 團體偕同帶領者 嘉義大學家庭與社區諮商中心-哀傷失落講座 講師 嘉義市精忠社區-親職教育講座 講師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生活適應與溝通主題 團體偕同帶領者 幼兒資料庫建置計畫 施測人員 【專業資格】 臺灣諮商心理師專技高考及格—諮心字第 005875 號 人工流產決策諮商專業人員初階、進階訓練 多元治療模式與系統合作專業訓練 兒童與青少年應用實務:創傷遊戲治療、認知行為遊戲治療 數位性暴力網路專業人員訓練 後現代敘事治療專業訓練 陪伴自殺者遺族實務應用專業訓練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初階訓練 CBT 認知行為療法系列訓練 【專業發表】 張澄央 (2022)。觸不到的感受—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的運用。諮商與輔導月刊,(440),16-21。 張澄央、林柏瑜 (2021)。選擇遠距教學的親子芝學習歷程探究—以國中小學教育階段為例。諮商與輔導月刊,(424),21-29。 張澄央、林宣佑、鄭翔鴻&吳芝儀 (2020)。助人工作者在性別平等教育之展望。諮商與輔導月刊,(419),19-25。 【心理治療專長】 從存在主義出發,探索個人所處的外在乃至內在不斷變化的生命意義與價值;並從認知觀點、敘事治療等來理解個人自身的經歷,協助你理解問題從來只是問題,而不是你自己。憑藉生命經驗的種種重組與淬鍊,實踐個體獨特的生命樣態,成為個人議題的專家。 家庭關係:原生家庭、單親家庭、親子衝突、手足衝突、情緒勒索、家庭溝通困難 人際關係:人際界線、人際困擾、人際退縮、人際失落、人際衝突、人際互動方式、關係霸凌、社交焦慮、競爭/比較關係 情感關係與親密模式探索:伴侶溝通困擾、伴侶相處與互動、關係經營、關係斷裂/修復 創傷與失落經驗:童年創傷/虐待、意外災難、罕見疾病心理調適、自殺者遺族心理調適、生存焦慮與死亡相關主題 深度自我探索與成長:自我認識、自我整合、自我掌控感、自我價值探索、自我認同與接納、自我衝突(內在我與理想我)、生命意義探索、完美主義、夢境探索、靈性議題、自卑感、安全感、歸屬感 情緒調適與壓力調適:焦慮、憂鬱、恐慌、恐懼、憤怒、空虛感、寂寞感、身心症、分離焦慮、情緒壓力調適、情緒表達困難 生涯探索與職涯規劃:個人特質適性探索、工作壓力調適、職涯轉換、職業倦怠、職場文化與適應、職場人際互動/溝通 兒童暨青少年心理輔導:親子溝通、同儕競爭壓力、升學與課業壓力、校園適應、校園霸凌、拒學/懼學、未來方向迷惘 【治療理念】 諮商室裡有一整個宇宙 我在諮商室中會形塑一個安心、堅定、接納的狀態,我們在這個空間裡的相會都將是安全的,你可以放心決定在這裡展開自己的程度。 不用擔心被批評或費心展現自己最好的狀態,你只需要做你自己,期待我們在誠實的關係中可以映射出真實的自我,共同探索內心的多重宇宙。 生命是一場旅行,諮商也是如此 我們旅行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出走,而是為了回家;人生中的旅行,都是為了走回心的內殿,是一場與內在的自己相逢、修通、重建的壯遊。 對外,我們的旅行為築生命的長城,豐碩所感所知所經驗的生命版圖; 對內,我們的探索修補自身防禦的心牆,使之鞏固穩健能夠充足抵禦我們面對外在的侵擾與拉扯,把生命內外零零散散的軌跡縫合成一道細緻豐盈的稜線, 讓「我」變得更加立體完整。 諮商是一段獨特的旅程,帶著我們過去的經驗探索未來;帶著我們已知的所有探索未知;帶著我們外在經驗的種種與內在的自己相遇。 在這段旅程中,我會和你一同投入,在探索與挖掘中,你可能會感受到不是那麼舒適,但請相信傷口清創的過程是難受且需要時間復原的,可能恢復的樣貌跟你想的不一樣或者不同以往,這些受傷痊癒後的痂疤會成為生命中新的印記,讓我們一起賦予它新的意義。 經歷破碎又整合、整合再修補的各種階段,使得我們在諮商的「手術」過程後,有能力把事故縫合成故事。 「你」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你是「你」 大多數的人們都嚮往璀璨耀眼的光芒,卻往往忘記,黑暗本身也是一盞燈。黑暗中讓星火再微弱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你不需要奮力地燃燒自己,因為你的內在已有光芒,我們需要的是讓它釋放。 心裡的傷痛或許不像身體上的傷疤那樣容易發現、容易治療,但這或許就像經典故事《小王子》給予人生的重要提醒之一:「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那些對個人而言重要的心傷,也未必以肉眼可見。來到這裡,用心被看見、用心被對待,用心被承接,而且要相信,你是值得被這樣用心對待的。 真心希望,心裡那些沉重的傷痛,也能像身體的傷痛那樣被重視。 我重視「你」和「你的傷痛」,願我有機會能跟你一起經歷專屬你的諮商之旅。

  • 石睿涵 Jui-Han Shih 諮商心理師/看見心理

    #情緒壓力 #親密關係 #原生家庭 #身心整合 #自我探索 你好,我是石睿涵心理師,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成為自己的渴望與能力,對我來說那些模糊或做不到的感受,都是極具有意義,等待著我們再一次的看見與淬煉出價值,謝謝你願意讓我陪伴你,一起去探索並拾回真正的自己。 【心理師證照】 諮商心理師證書字號/諮心字 005879 號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專業資格】 專業完形治療師(初階/中階/高階完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碩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輔系/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 【治療專長】 完形治療及經驗取向 著重個人當下的真實體驗與感受,為結合身心全人的治療取向,適用於:情緒、身心整合、夢工作、內在衝突(如:理性與感性對立)、深度自我探索 表達性藝術治療 理性的大腦有時會過度干預我們真實的感受與需求,透過多元藝術媒材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內在真實的聲音,適用於:國小以上的來談者 情緒議題 情緒議題:憂鬱、焦慮、憤怒、多重情緒困擾、高敏感、感覺不到自己的情緒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肩頸僵硬、胃痛腸躁、呼吸不順 深層情緒與需求探索:適合願意探索更深刻的你,分析與感受隱藏在表象情緒之下的真實情緒與需求 關係議題 家庭關係:原生家庭、童年創傷、親子衝突、情緒勒索、歸宿感、小大人的傷 伴侶親密關係:安全感、關係經營、親密溝通、開放式關係、多元伴侶關係 生涯/職場議題與調適 生涯發展:生涯興趣探索、生涯定向 職涯探索與適應:職涯規劃、職場壓力調適、人際互動技巧、向上溝通 深度自我探索 自我價值感、存在議題、生命意義 【經歷】 看見心理諮商所 個案管理師 義務張老師 -職場: 華碩領袖人才培訓計畫受訓人員、編制勞動部福祉退休司工作生活平衡指引手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員工協助方案研究助理、日月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關係部專員 -學校: 大專院校社區機構 藝術治療團體與工作坊帶領者 (於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教育大學、世新大學、龍華科技大學、臺中教育大學、亞洲大學、嘉義大學、明台中學、大同社區、簡單心理等,擔任同理心、情緒與壓力調適、創傷修復、生涯探索、多元性別、教師喘息團體/工作坊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職實習、臺中市立東山高中兼職實習諮商心理師 【關於我-這個人】 自幼的成長歷程與家庭環境,加上高敏感的特質,讓我很容易進到他人的故事裡,共感他人的情緒感受。 高敏特質也讓我從有意識以來就特別會跟自己「打架」,理性的我與感性的我、社會期待的我與真實的我……極端的兩極總是不停地在拉扯著我的內在世界,憂鬱狀態便從小就如影隨形地跟著我,而完形治療與諮商專業為我帶來新的生命體驗,讓我理解那些被我極力壓制的「陰暗面」(像是:自私、生氣、嫉妒),都在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在為我這個主人發聲,找到了意義與和解,才真正感受到內在的戰爭有了停戰的可能,也逐漸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當內在不用花好多的力氣打架,心裡也才有了空間能感受到愛的存在;當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樣子,便擁有了彈性與自由可以各種關係中自在行走,也讓共感,成為美好的生命禮物。 【治療理念】 渴望被愛是人的本能,我相信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讓自己被愛。 而小時候的環境與重要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讓我們認為特定的方法才能獲得「愛」,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跟環境的改變,舊有的模式不再有用,反而成為了困住我們的枷鎖,讓我們渴望愛,卻一而再地在關係裡受傷。 如果你也同為在愛中辛苦的人,我希望陪伴你一起看見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陪你一起滋養你內心裡希望被愛著的孩子,我相信當有足夠的看見、足夠的覺察,一個人就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也會活得更加自在與自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