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諮商室雜記》認識心理師的專業技能-『遊戲治療』:遊戲只是玩玩,為什麼可以拿來治療?還這麼貴?

簡佑庭 Chien 諮商心理師


《諮商室雜記》認識心理師的專業技能-『遊戲治療』:遊戲只是玩玩,為什麼可以拿來治療?還這麼貴?/看見心理

各位請先稍安勿躁~

還記得初生的嬰兒,除了餵食跟哄睡以外,我們最早是怎麼跟孩子互動的嗎?

讓他背誦弟子規?早起扎馬步練氣?還是來個建構式數學醒醒腦?

應該都不是吧?!🤣


孩子還不會說話,我們就會發出各種聲音、試著誘發孩子叫媽媽或爸爸;我們用些圖卡來刺激孩子對東西產生興趣;我們運用聲音和玩具引發孩子嘗試站起身來走向我們。


遊戲互動蘊藏著人類最早的語言

這些動作對孩子而言都是「遊戲」,研究也指出,對孩子而言,愛玩不只是天性、更是最好的學習管道。

因為遊戲是在自然沒有壓力的情境下,讓孩子依循自身的好奇心、興趣,專注地進行一段活動,當遇到阻礙,孩子會主動嘗試克服(因為想玩);當成功完成一段遊戲,孩子會印象非常深刻地記下這段成功經驗(因為成就感、好玩)!


心理師運用遊戲,觀察孩子的發展、能力、氣質與特質

有些孩子,可能被學校師長指出有些不合理的反應或行為;也可能有家長自己的擔憂和困擾。但實際上是否合理,除了送大醫院並在醫師轉介下進行衡鑑、鑑定以外,兒童遊戲治療也是個判斷的管道。

心理師會運用發展心理學等專業理論,從第一次接觸就會開始全程進行繁複的觀察與評估,例如:

1.孩子跟家長的互動關係品質

2.能不能在安全的情境下與陌生人建立關係

3.玩遊戲的方式是否有符合常態一般孩子的行為特質、是否有相應的發展階段能力

4.遊戲內容呈現個性、氣質、特質

5.從遊戲內容呈現出來可能的心理議題

這些東西都能讓心理師與家長一同發覺,孩子眼前行為背後的成因、以及親職教養上可以留意的地方。


在遊戲的情境中,最容易找出合適孩子學習的指導模式

因為是在自然遊戲的情境中,心理師能夠快速地掌握到孩子的個性與氣質,這時若家長有些期待加強、或訓練孩子能力的目標,心理師就能依此設計合適的訓練計畫,持續的在看似遊戲的互動中,訓練孩子相應的能力。例如:

人際技巧、表達溝通能力、同理心等。


若孩子遭遇較高情緒張力、壓力、恐怖的議題,遊戲是孩子最安全能說出心聲的工具

有時,孩子成長的路上難免遇到一些挑戰、不愉快、甚至痛苦的事,這時要讓認知表達功能尚在發展階段的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實在太困難、也實在太有再次受傷的風險了。

於是,在遊戲的空間下,我們提供了一個心理學概念,稱之為「具療癒力的退化」,也就是安心遊戲的情境,孩子可能會變得很像小baby尋求安慰、也可能會彷彿縮小呈現一些情緒反應,這讓我們得以窺見孩子內心的深層情緒、壓力、受苦。

並得以給予孩子療育,以及所謂具有治療效果的回應。


總之,

心理師的遊戲,絕對不僅只是玩遊戲而已,背後運用的理論知識、相關的技術,其實是很龐大複雜的。

各位如果有些疑慮、擔心,歡迎跟心理師做進一步的詢問和討論唷。


p.s.我的經驗中,遊戲治療通常對三年級、或10歲以下的孩子效果較好,更大的孩子,由於社會化、認知能力的發展,較難如此自在地投入遊戲之中。但詳情還是要由心理師評估孩子的個別差異。

p.p.s因為心理師創造的「具療癒力的退化空間」效果,有些成年人也會很喜歡遊戲治療的空間,因為可以讓自己較自在、無所顧忌的運用現場的一些媒材工具,來呈現自己想表達的心理議題。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