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過年焦慮正常啦!心理師教你舒心五招

林杰勳 Jason Lin 諮商心理師


過年期間,很多人會因為回家跟家人長期相處而感到不耐甚至焦慮,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於平時不住家裡面的小張來說,從求學到工作期間都是一個人生活,這種跟人可以很自在隨性的距離,常常會因為回到家而被打破。比如:

• 媽媽會一早就把自己叫起來吃早餐

• 家人會時不時的提醒說要幹嘛幹嘛

• 不熟的親戚過來還要很假掰的打招呼

• 甚至自己要出門還會被問東問西

這些都是回到家很常見被打擾生活步調的方式,而對於小張來說根本就是夢靨,所以每次回家之後都寧願自己躲在房間裡面,然後搞得家裡的人也常常覺得這個孩子怎麼一回家還是像失蹤一樣,都是到了吃飯才出來。長期下來小張跟家人的關係也不見得改善,但要小張配合家人的期待又覺得很痛苦,甚至會覺得焦慮。

有一次小張試著讓自己打開房門聽聽外面的聲音,甚至讓自己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面。這時候親戚的問候聲就來了「誒~怎麼那麼久沒看到你啊?什麼時候回來的?阿你工作怎樣?交女朋友了沒?」,小張像是遇到強敵一樣的不知所措,最後選擇什麼都不回地躲回自己房間。而這樣的循環可能會在小張沒準備好安頓自己的心之前而重複發生。

這邊建議五招安頓自己內心的五個方式(空自安回修),可以協助過年期間面對家人以及親戚:

1. 空間腳本:

把家裡的空間分類,分成舒適區、可接受的舒適區以及不舒適區,並且依照不同區域可能會遇到的人事物腳本來互動

2. 自我覺察:

適時地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是屬於「想放鬆/放空」、「想跟人連結/互動」、「想做點回家義務」或是其他。而基於不同的狀態適時做點嘗試

3. 安排活動:

如果你是屬於外向的人,那回家也可以安排點跟人互動的活動,比如出去走走。但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則可以多安排點自己在房間裡面的活動,比如聽音樂、追劇。但不管怎樣的安排都要適時的進行額外的嘗試,比如內向的人可以安排點跟家人出去在走的活動,但可以活動選擇中多一點自己的空間。

4. 回應他人:

適時地覺察家人的狀態,並做出內心的調整。家人有時候會打擾你其實也是因為他們不習慣你回家之後的狀態,所以他們會用過去對待小孩的方式來互動,這時候可以適時的給他們知道你已經長大了,並且適時的給他們知道你希望他們互動的方式,比如跟對方說「我已經長大了,你不需要一直跟說要做什麼做什麼。我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是….」

5. 修煉脾氣:

如果真的要進入不舒適的區域面對人,則可以調整內在對待的心態,比如把這當作是一種脾氣的修煉,可以的話就練習緩和自己的情緒和脾氣的去溝通;如果不行的話就試著做些開心的事情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聽音樂或出去走走之後再面對。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