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冀苓 Lynn Su 實習諮商心理師/看見心理
已更新:1月6日

【現任】
看見心理諮商所 實習諮商心理師
【專業資格】
碩士:玄奘大學 應用心理系諮商心理組碩士 (在學中)
碩士:蘇格蘭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 發展中國家觀光管理 MSc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認識治療師】
你有不同角色中掙扎的經驗嗎?這些糾結和矛盾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過去的我有很多不同角色,在兩岸的服務業當過主管、在北京創業經歷,後來當過全職媽媽,也在這些角色裡猶豫過轉換跑道重新出發。過去這些角色曾帶給我糾結,將這些經歷吸收成為我成長的養份。面對生命課題走到不同的階段時,我思考生命裡最重要的意義。
轉換到心理諮商的起心動念是這一路上,遇到和我有類似經驗的中年級生,都面臨:
斜槓VS轉換職場跑道、
找尋意義感VS生涯目標、
照顧家庭VS自我追尋間;
就像鐘擺擺盪,試著在其中找到平衡。於是我結合過去不同的工作領域和生命經驗,和心理諮商的專業,決心走上助人工作這條路。
【治療專長】
自我探索
生涯發展和規劃
職場適應和調適
女性家庭調適職涯調適
【治療取向】
客體關係最初的研究是從小嬰孩與母親的互動及反應開始,原生家庭的經驗影響著如何處理關係。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不斷與生活中的「人」、「物」建立關係、維持關係,這些人、事和物可以被我們稱為客體。
原始生命經驗裡,嬰兒接觸的第一個重要的客體,就是媽媽。在與母親互動開始,練習依附和獨立自主的過程或經驗,成為自我和客體間第一次深度經驗。
隨著成長開始,和生命不同階段,開始區分出好的或壞的客體經驗,也隨著自我狀態變化,對好壞也會有所調整。伴隨來談者處理新愁(整理失落經驗、不滿意的人際關係)和舊憾(早期經驗中需求未被滿足和缺乏),一起探索生命中不同的客體經驗。通過諮商的深層同理、涵容和重新調適好的客體經驗,鬆動固有的生命腳本,達到修復人際關係並避免衝突和困擾。客體關係裡,每個經驗引發的反應或情緒表現,都有其用途和意義,通過探索自我內在達到真正的和諧和理解。
【治療理念】
關係可以區分為自我和世界、自我和他人、自我和內在的三種關係中,這三層關係間都錯綜複雜,但有好多條細線隱隱互相牽動著,也會互相影響著。不論是當工作團隊加班、創業、主管、家中經濟支柱/主要照顧的這些經歷中,也嘗試與世界、他人與內在三層關係保持平衡,但是累到好想要掙脫。在這些關係裡覺得獨自面對,同時想顧及他人感受而選擇不說,這個孤獨感有著好多的辛苦和偽獨立。
在這個過程中,內心想要好好的被理解,才能疏理出自己的期待和困惑在哪裡。我相信唯獨意識到人生中的壓抑及失落,轉變的契機從此才開始。通過來談的過程,找到自己舒心自在的核心理念,才會是讓生命旅程能夠走的更有能量和長遠之道。在諮商過程中,我陪你回到過去經驗,重新梳理互動或自體的經歷和感受,以新的生命框架再次將過去經驗整合並感到成長,一步步探索自己的內在需求和家庭或社會間的和諧,獲得更自洽的人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