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鋕事件二十年,然後呢?性別平等的反思
林杰勳 Jason Lin 諮商心理師
葉永鋕是在性別平等教育中容易被提到的名字,但葉永鋕發生的事件(註)不是歷史上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只是,台灣因此而建立以及修改了性別平等教育法。可見其在歷史上的重要性。
❤️只是,過了二十年,這世界是否變得可以容納葉永鋕生存下來呢?

我的答案不是那麼肯定。
⛵️我在教育現場中看到許多「不一樣」的孩子,他們的確可以展現其不一樣的特質,可以跟朋友和老師說自己喜歡同性,甚至也有些同性伴侶可以大膽在校園中牽手,但我也常在晤談室裡面聽到他們因為自己的氣質而受到欺負的故事。
🛶這幾年我也試著不要用「性別」的框框來理解他/她們。我在想這會不會是個性或家庭問題,但我發現沒有用性別的框框來理解為何那時候的他/她會如此時,我也無法真的理解他/她當時侯的處境和心情。而這個方式放在葉永鋕的例子上面也是如此。
👻但是過了二十年,性別被放在2020年的時代脈絡下面,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口號的出現,包括「多元」、「尊重」與「接納」,也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有其不同的性別展現,但是他們同時在這個時代裡面被視為異類,因為這些「不一樣」畢竟是異類,人們對於不一樣會有許多的內在負向感受,甚至是偏見;當然也看到有些不一樣的人會拿著包容的旗子,要大家尊重或者配合他們,這可能也是一種多元。只是,在一個繽紛或紛亂的社會中,不管是多數還是少數的人該怎麼做到和平相處是這世代的議題。但是可喜的是,這些不一樣少數份子倡議以及助人團體也出現,我們社會好像就在這樣繽紛的狀態下,又包容又對立的往前進。教育現場不一樣的孩子,則在這前進的過程中擠出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
註:葉永鋕事件是台灣一起關於性別平等議題的校園事件。葉永鋕生前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因帶有陰柔的性別氣質而遭到部分同學霸凌,甚至被強行脫下褲子「驗明正身」,因此葉永鋕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2000年4月20日,葉永鋕不得不在上課時間提前離開教室去上廁所,後來被發現臥倒在漏水的廁所血泊中,送醫後隔天不治死亡。(維基百科)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