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心理學/看見心理 郭禺廷心理師
已更新:9月11日
郭禺廷 Yu 諮商心理師

「我很擔心事情的發展不是我所想像的」 「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好像怎麼做都不夠」 「我擔心別人怎麼看我」 「我剛剛不該說那些話…」 焦慮引發的感覺讓人無所適從 面對著該做的事情,無法安定下來 明明沒發生什麼事,卻感到無比慌張 晚上躺在床上,腦子依然不肯關機,一直跑出白天的事,或是我們跟別人說過什麼話,擔心對方會不會就此否定自己? 這些聲音跟小劇場,在我們腦海裡不斷地播放,也是這些聲音,讓我們的焦慮感更加源源不絕的湧現。 一說到焦慮,我們的狀態幾乎是浮動、躁動,即便別人給了一些回應,還是無法安定我們的心情。 回應焦慮,有一個頗大的困難是:焦慮是一種沒有具體對象的情緒。 它不像生氣那樣:「小明做了什麼讓我生氣。」 或者難過的感覺:「我的狗走失了,我現在很低落。」 焦慮,像是一個摸不著、勾不到的狀態,瀰漫在我們的心裡。這是我們在感到焦慮時,不曉得該拿自己怎麼辦才好的原因之一。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或許我們可以更容易理解: 比如我們去動物園,看到老虎的時候,可以在遠處看,但不靠近,因為這樣的距離能讓我們覺得安全。但是,焦慮感像是一種從四面八方襲擊而來的感覺,無從閃躲,也就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麼、要跑到哪裡去。 如果焦慮感讓我們難以如常運作的話,我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覺察是回應焦慮的良藥 當充斥著焦慮感的時候,我們是難以覺察到情緒的,因此,試著去接觸我們的內在、觸碰我們的感受,能讓焦慮的感覺有所舒緩。 👉列出最糟的狀況 當感覺到被焦慮吞噬,試著把最糟的情況列下來,然後想想這些情況可能會實際造成什麼影響?如果這些最糟的情況,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焦慮的感覺自然會稀釋一點。 👉認知到能掌握是有限的 引發焦慮的狀態,有個部分是不斷想掌握外在所發生的一切,當事情沒有照預期發展,焦慮感便如滔滔江水。這時候,意識到「有限」的感覺,能讓我們奔騰的焦慮,得以減輕一些。 👉找回我們的理性 理性與理智有點不太一樣。理性是一種情感狀態,裡面有著對於情感的了解;理智,是用腦子在思考,不太接觸感覺。而讓焦慮有所安頓的方式之一,可以嘗試尋找回我們的理性,讓內在的混亂可以稍微歸位。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