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處難?-以客體關係治療的觀點
已更新:2022年8月6日
賴美麗 Marian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愛我』
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
你若不愛你自己,
你便無法來愛我, 這是愛的法則。
<維琴尼亞 薩提爾>
在我們相遇之前,你的人生已走過千山萬水,坐下來眼淚就掉個不停,我感受到眼淚述說的 悲傷,我輕輕的問,發生什麼事讓你哭的這麼傷心?你說: 你為他付出很多,凡事以他為主,你期待 他也能夠重視你,剛開始他對你不錯,但有一天他卻說想要有自己的空間,你開始胡思亂想,是不是他不喜歡你了,是不是你做錯了什麼?⋯⋯我說:付出這麽多期待卻落空時,你感受到什麼?你 說:覺得自己不重要、不被在乎、沒價值....說著說著眼中打轉的淚水潰堤,此時此刻再多的言語,都無法承接交織著過去與現在的失落。

圖片使用來源:KK BOX
臨床工作發現,無論來談者因著憂鬱、焦慮、恐慌、強迫思想和行為、飲食困擾...... 而求助,幾乎有著不同程度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情感失落,以及人際或親密關係的困擾,關係是傷也是藥,有人說,如果能夠擁有一段好的親密關係,將有機會療癒童年的創傷,然而親密關係的品 質是由兩人互動共構出來的,因著遺傳基因和先天的氣質、原生家庭、外在環境的影響、心理的複 雜性、以及人性.....的限制,很多時候,還來不及獲得療癒,就發現維繫好關係和相處的不易。
早年與父母親(或重要他人)之間的互動模式會被內化,成為我們的內在客體與自體,我們 內心的客體和自體透過投射來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投射認同是一種誘導他人以所投射的潛意識幻 想來感知和採取行動的人際模式,接收者被迫做出投射者潛意識中想要看到的反應,接收者若未覺 察投射性認同所引發的感覺,就可能被當時的感覺所控制,而直接反應出投射者所投射的情緒。例 如:一位敵意的丈夫(自己並沒有覺察)不守承諾、夜歸、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誘使妻子變得的憤 怒,丈夫對妻子的抨擊既驚訝又生氣,而丈夫的敵意,可能源自對母親的不滿,若妻子對丈夫投射 到自己身上的敵意,不予理會,投射認同就會失敗。
人們總是帶著憧憬開始一段親密關係,心理不自覺期待伴侶像理想父母一樣的滿足自己,渴望愛的本身沒有錯,採用投射認同建構關係的人,是想要矯正關係缺陷或逆轉早期童年壞經驗的努力,投射者深層內在的渴望是被理解和認同。早期客體關係失落或未經哀悼的創傷,個體會將自己 否認的或者理想性的部分,以投射幻想的形式放置在伴侶身上,竭力誘導伴侶採取與他幻想相一致的行為反應,例如:「不愛自己的人」透過言語、表情、肢體⋯等途徑,誘導他人做出不愛自己的行爲,使個體在關係裡,重複驗證自己不夠好的假設。
由於早期形成的客體關係模式大多受情緒因素影響,而不完全是理智因素影響,修復早年客 體關係失落與創傷,來談者需要的不只是在理性層面上的分析,也需要擁有新的情感經驗。來談者 投射認同的人際模式,將會在深度治療關係的互動中重現,治療師接受、涵容和消化來談者的投 射,幫助來談者覺察,以及內化深度治療的矯正性情感經驗,修正內在客體及重建自我認同,知道 自己原來的樣子是值得被愛的。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