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什麼愛得這麼累?

賴美麗 Marian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一直遇到不對的人,愛上不該愛的人,常被某種特質的人吸引?


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後,總是患得患失、無法自在,把對方變成生活的重心,討好迎合而失去自我,深怕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關係的斷裂,你花時間閱讀、參加成長課程、做過愛情諮詢...,每一段關係走到最後,總是傷痕累累,走不進幸福裡。身邊關心你的人,不忍心看你受苦,勸你分手或建議你該怎麼做,你覺得不被理解,你說,道理都懂都知道,但你就是做不到,我說,對方一定有什麼吸引你的,讓你堅持在關係裡,你一定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你跨不過去,你眼中泛著淚光問我,為什麼愛得這麼累?是不是你有什麼問題?是不是你做 錯了什麼?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你內心失落的重量。


人類回到生命的最初,母親與嬰兒應是人類最早體驗到的親密關係雛 形,後來隨著成長,發現父親的存在,在三角關係裡,我們可能會感覺到自己 被排除在外,或許這是人類第ㄧ次經驗親密關係的失落。通常原生家庭互動關係的模式,會形塑我們日後親密關係的模板,影響我們伴侶的選擇與親密關係的樣貌。我們選擇跟異性父母很像或不像的伴侶,在未來親密關係的互動裡,不自覺的投射某種感覺和期待在伴侶身上,不論好的或不好的經驗都再次被複製,重複著某種過往熟悉的關係模式。


精神分析家Freud 提到,人類會無意識的不斷重溫過往某種痛苦體驗。 雖然在理性上,我們想避免重蹈過去不好的經驗,但不快樂的經驗是熟悉的,讓人獲得短暫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如果早年的經驗到需求總是被忽略、拒絕和不被滿足,長大成人後,可能會在心中形成不重要、不值得被愛、沒有價值的自我,對需求感到羞恥和內疚,覺得自己不配獲得需求的滿足,即使擁有一段不錯的關係,仍然感到不安,隨時擔心失去,在伴侶沒做出明顯破壞信任的行 為,仍然難以相信對方,因為害怕被拋棄,想掌控對方,導致關係的緊張和壓力,於是生命像破了個洞,留不住愛的感覺,不斷地反覆製造失去的經驗,陷入一種無力擺脫重複命運的感受。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通常需要透過父母和他人來認識自己是誰?以及確認自己的價值,但實際的情況是,因為人的不完美和限制,讓我們常感到不被理解和受傷,有時候可能是父母忙於工作,而忽略照顧,也可能因為家庭關係衝突或疏離,而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小時候總要靠自己的力量長大,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我們投入大量的心力,以確認自己是被愛的,不會被拋棄, 無論父母親在實質上或心理上的缺席,都將在我們的心靈留下傷痛,讓我們感覺自己渺小,生命像缺少了什麼般的不完整和孤獨,外在擁有的成就,難以填補內心的空洞感與匱乏感。


精神病學家Bessel認為,強迫性重複是潛意識對於最初痛苦感受的否認和迴避,帶來無意識的行為上的重複,它們不會自動消失,當我們沒有用語言的方式把它們向自己承認下來,它們就會從我們的行為中滲透出來,修通過去的創傷,必須建立一段安全的依附關係,才能夠逐漸地、嘗試用新的視角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嘗試使用新的行為模式,從而帶來新的關係。


如果你的人生正在經歷猶如自動導航般,重複著某種事與願違的不幸,這不是你的錯,更不是你不好,而是生命有個傷口,等待被療癒,但你仍然是值得被愛的,哀悼是撥開憂傷的迷霧、穿越生命幽谷,修復創傷與療癒自我的必經之路,然而面對創痛、承認脆弱、接受失去都是不容易的過程,深度心理治療是透過建立一段深入穩定的治療關係,幫助來訪者看到自己的潛意識的重複,撫平轉化自己的重複,是一趟體驗矯正性情感經驗和愛的旅程。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