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別急,再等一下!!談安胎心情調適
已更新:2022年11月17日
陳惠婷 Ann 諮商心理師
「媽媽,你的宮縮很不正常,難道你沒發現嗎?」
就這樣,從原本的例行產檢,變成了住院安胎。
醫生的這句話,讓原本充滿期待可以透過超音波與孩子們見面的歡喜心情一下跌到了谷底,焦慮、害怕充斥了全身。除了身體上被總總的胎兒監視器給束縛住之外,若是完全臥床的狀況,行動也會被嚴格的限制。但最讓孕婦飽受折磨的是卻情緒的起伏不定。

1. 對未知的恐懼 對於第一次安胎的孕婦來說,對未知的恐懼最為明顯。安胎儀器、安胎處置的不熟悉,讓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如驚弓之鳥般令人恐懼。 這是因為我們從可控制的自主狀態,變成了無法自主控制的狀態。人一但失去了控制就容易感到恐懼。胎兒監視器取代了你與寶寶間的互動。臥床的必需也讓你失去行動的控制權。當這一切都變成了絶對要時,不仿將注意轉移到已知的事物上。幾點該吃藥,幾點該做量測,要看什麼書,要聽什麼音樂規律的步調和可選擇的項目,都可以安定伴隨恐懼而來的焦慮。
2.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懷孕期間,對未來總有許多的想像。想像孩子的長像,想像生產後的生活。安胎的狀態打破了這個平衡,「我和孩子是否有未來?」「今天是否能平安渡過?」「明天又會如何?」隨著安胎的時間增加,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會隨之增加。 不確定性讓人失去安全感,無能為力的狀態會讓人感到沮喪和失落。此時家人的支持與陪伴是很重要的,好好的被照顧與休息,以迎接接下來寶寶出生後的忙碌生活。
3. 對自己的懷疑 許多頭胎的孕婦對於自己是否可以做好一個媽媽感到懷疑。需要安胎的狀況,往往會增加準媽媽們對於自己能否勝任媽媽這個角色的質疑。「如果我是個好媽媽,那麼我就不會讓寶寶陷入這種危險中。」「他在我肚子裡都無法好好的保護他了,他生出來後我是否有能力保護他?」 需要安胎的原因很多,但無限上綱的把所有的一切都歸疚於自己的能力不足,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讓情緒起伏更加的大。 早產的寶寶確實會增加很多的風險。但此時此刻你正在盡你最大的努力阻止這樣的事發生,請相信自己相信寶寶以及醫護人員們。如若安胎失敗,也請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自己,你已經盡力了。
雖然,護理師總是說:「媽媽的心情會傳遞給寶寶,安胎最忌情緒大起大落」。但越是想要保持心情愉快,卻越容易陷入低潮。別想太多,在醫生的允可下,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例如:看看書、聽聽音樂、追追劇等。將生活的腳步放慢。 此時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也是很重要的。另外,你還是能和寶寶說說話,互相打氣,一起渡過安胎的日子。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