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調適失落的情緒?

賴美麗 Marian諮商心理師


如何調適失落的情緒? /看見心理

近年的疫情讓我們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失去掌控的不安,⼈際隔絕的孤獨,全世界充斥著各樣天災⼈禍,隨時隨地都可能失去原本所熟悉的⽣活。當我們失去重要的⼈事物和期待落空時,內⼼會感到失落,⼈⽣旅途中,我們不斷在獲得、失去和哀傷的過程中成長。


胎兒與⺟體的分離是⼈⽣經驗的第⼀個失落,雖然分離是個體獨立必經過程,但兒童與⽗⺟過早分離,分離過於突然,或時間過長,兒童無法理解⽗⺟的離去,他們會認為⾃⼰不重要,或是以為⾃⼰犯了什麼錯誤,⽗⺟懲罰他 們所以才離開,⽗⺟長期的缺席可能造成兒童⼼理創傷。


臨床䋿務⼯作發現,當事⼈常有童年和成長過程及⽣活上的失落經驗,失落的情緒若沒有覺察與消化,⽇久累積成⼼理壓⼒,將導致憂鬱焦慮失眠等⾝⼼症狀,長期沒有哀悼的失落,可能成為⽇後引發各樣的⾝⼼疾病和關係困擾。


失落的感受是主觀的,沒有對或錯,⽣活中⼤⼩失落,⼤致來⾃四⽅⾯: (⼀)⽣命的失落: 親友、寵物的死亡、墮胎或流產之經驗等 (⼆)關係的失落: 與重要他⼈疏遠和分離,如分⼿、衝突、離婚、背叛等 (三)䋿質的失落: 失去健康、失去所愛的物件、家庭失去功能等 (四)象徵的失落: 落榜、成績不及格、輸了競賽、同志⾝份不被認同等


儘管我們知道,⽣老病死是⼈⽣必經的過程,但我們總期待今天能相⾒,明⽇依然能再⾒,當失落來臨時,不管多少的⼼理準備,仍讓我們感到驚慌失措和悲傷,所有失落中最痛苦和令⼈⼼碎的莫過於失去摯愛,不論因為疾病或意外,失去所愛的⼈,將在⼼中留下難以抹去的傷痛,英國女王伊莉莎⽩⼆世曾說:悲傷是我們為愛所付出的代價。


當我們失去了所愛的⼈或⾯對重⼤失落時,有傷痛的感覺與害怕的想法都是⼀種悲傷的反應,但落淚常被視為弱者的表現,因此,我們常有意無意地壓抑⾃⼰的哀傷,或扭曲⼼裡的悲傷,我們的社會⿎勵⼤家跳過悲傷,於是我們習慣趕走哀傷的情緒,⽽不是接納,難怪傷⼼難過的⼈,䌀可隱藏⾃⼰的感受,也不想露出真䋿的情感,因為他們也不想讓別⼈覺得不好過,如此壓迫的現象,扭曲了我們經歷悲傷的旅程,⽽導致⾝⼼頻頻出狀況。


⾯對失落的痛苦,愛倫.沃福特博⼠說:「我們每個⼈都擁有悲傷的權利。」提出⼗個悲傷的權利,幫助我們⾯對失落時,再度燃起希望,找回⽣命⼒。

⼀、可以有⾃⼰獨特的失落感。 我可以⽣氣、傷⼼或感到寂寞,可以有害怕或解脫的感覺,我也可以感覺⿇⽊,或有時甚⾄沒有任何感覺。

⼆、我可以隨時⾃由地表達悲傷的感受。 當我想要聊聊時,可以去找願意傾聽我並愛我的⼈,當我不想談這件事時,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三、我可以⽤⾃⼰的⽅式表達悲傷。 有些孩⼦在悲傷時,會想要從玩樂中讓⾃⼰覺得好過些,我也可以試著去玩玩或⼤笑⼀場,也可以⽣氣或叫喊,這並不表⽰我很差勁,這只是表⽰我有害怕及悲傷的感覺。

四、我可以請求協助。 ⼤多數時候我需要⼈們的關注,關⼼我的感覺和我所說的話,並且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愛我。

五、我可以對⽣活瑣事感到厭煩。 我有時可能覺得⾃⼰脾氣很壞,難以與⼈相處。

六、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 突發的情緒是因為悲傷的感覺,有時會突然來襲,即使在失落事件發⽣很久以後,這種感覺可能會很強烈,甚⾄會令⼈害怕,出現這種情形時,我也許會害怕獨處。

七、我可以借助信仰處理悲傷。 禱告或念經可以使我覺得較平靜,⽽且似乎覺得離逝去的⼈較近⼀些。

八、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 但是如果沒有答案也沒關係,⽣死的問題是世界上最難回答的問題之⼀,這世界上其䋿有很多問題都難以解答。

九、我可以思念或說出我懷念的⼈或事。 有時回憶是甜蜜的,但有時回憶卻令⼈痛苦,不管哪⼀種滋味,這些回憶都可以讓我對逝去的⼈或事保留⼀份真誠的愛。

⼗、我可以在療癒歷程中帶著悲傷成長。 我將會有⼀個愉快的未來,但失落的⼈或事都是我⽣命的⼀部分,我會永遠懷念他們。


『悲傷源⾃失去所愛的,療癒始於不⽌息的愛。』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