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先別急著説:「一定是你有問題才會這樣!」

陳彥琪 Jessica chen諮商心理師



許多孩子來到我的面前,又或者是許多父母帶著他們的孩子來找我,希望可以協助他們一些在學校或是家庭外頭遇到的問題,有的是人際上的排擠、霸凌,又有的是課業、生涯選擇上的壓力,不管問題的來源為何,在陪伴這些孩子走過困難與處理的路上,我卻也從中看到孩子與父母間相處的隔閡,與溝通上的窒礙與委屈。

「我晚上都睡不著,覺得很沒有安全感,想找媽媽一起睡,可是久了她也面露難色,跟我說長大了還是得自己回去睡。」 「他們都說我都不肯說,但說了之後反而認為是我太懦弱,又要我自己站起來,要往前走、往前看。」 「我才開始抱怨,他們就急急忙忙地告訴我還有更多人比我更辛苦,要我知足,懂得感謝。」

面對家人而袒露最脆弱的部分,原本應該是一件期待被安撫、獲得關懷與愛的事情,為何在這樣的過程中,卻如此令人挫折,甚至有種「#都是我不好」的感覺呢?甚至有些孩子對於父母說「你不要學校不開心,就帶到家裡對爸媽出氣」感到委屈,他說他當然不想要這樣遷怒家人,可是他也說:「但我不知道,如果連家裡都不行,還有哪裡可以讓我發脾氣呢?」

這句話讓我感到相當的震撼,也陷入了反思,很多時候,我們固然不喜歡對方遷怒自己,認為你應該要好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為自己負責,可是如果回到家,那個會迎接我並可以讓我好好休息喘氣的地方,卻不允許我有任何的負向情緒,不是很令人嘆息的嗎?

沒有人不希望家裡是氣氛溫馨、和諧的,可是往往當孩子在外受了許多委屈、不平,帶著不知如何傾訴卻滿溢而出的負面情緒回家時,這個和諧就開始出現了裂縫,父母看在眼裡,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焦慮、無法幫忙解決問題的無奈,又或者自己工作在外也有許多煩惱的事情,自己都得先消化自己的情緒時,那樣「#你想這麼多做什麼?」、「#自己要學會反擊呀!」、「#一定是你也有問題別人才這樣。」的回應,其實有時只是想為自己的不安情緒找回平復的方式,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拒絕與否定——不要再説了,這令人感到不舒服。面對一開始的拒絕與否定,有的孩子當然就氣噗噗的想要反擊與控訴,然後親子之間就又走入「你看,又把氣帶回家」、「家裡會這樣都是你害的」的惡性循環裡,更多的,是惡性循環的累積之後,孩子乾脆學會了閉上嘴巴,選擇壓抑不說,似乎也好過於說出來卻被推開的二次傷害。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遇到困難當然是根本的核心問題,但是做為應該要是最貼近孩子的照顧者與陪伴的盟友,我們是不是有什麼機會可以有些改變?

曾有父母告訴我,他一直都很開放並期待孩子可以跟他說內心話,但他也會擔心就這樣允許孩子脆弱,出去以後會更軟弱,或是一直陪伴孩子在負面情緒的漩渦裡,他就不願意走出來了,我可以理解父母也想要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堅強獨立個體的心情,#但家裡是傑出選手訓練所,#還是可以安心釋放脆弱的地方?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實證與研究也證明了與孩子的情感連結越穩定,孩子才會越堅強。有個有趣的例子,在2018年的足球世界盃,當大家都在關注冰島足球隊的奇蹟時,有幾篇針對心理治療師如何協助英格蘭足球隊帶來優異成績的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內容提到他們透過讓球員彼此分享經驗、焦慮的感受,增進對彼此的了解,並擁有更佳的互信關係;傳統的高壓、打罵的訓練方式早就過時了,那只能讓選手感到恐懼而不得不去達成目標。運動心理學家Michael Caulfield在採訪中提到,他反而是透過建立他與球員之間的無比堅固的信任關係,來給予他們肯定,並將那些恐懼轉換為相信自己,最後也成功締造了球隊的傲人戰績。

孩子也是一樣的,#負向情緒不會因為我們不去想,#他就不會產生,但如果在孩子一開始透露出這些細小訊息的時候,父母就能敏感到並好好陪在身旁,有的時候不需要急著解決問題,#光是願意聆聽,#對孩子而言就很有意義了;我常自我提醒,也分享給來向我尋求協助的父母親,情緒都是很中性的,如果當遇到重大傷痛,還能夠含笑或是平靜以對,不是反而令人擔心嗎?讓父母親感到焦慮的,其實是負向情緒未能獲得抒發,而衍生而出的情緒化的行為,而如果負向情緒本身在一開始就能夠被溫柔的承接,#孩子就有機會自己長出堅強的韌性,並有能力跟著大人學習如何因應問題。因此,也請相信你的孩子,而不要吝嗇給予他鼓勵與安撫擁抱吧!

參考資料: 1. the guardian: How the psychology of the England football team could change your life

2. mail online: The woman who pulled off that World Cup penalty shootout miracle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