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療不是Show/ 看見心理 林杰勳心理師
已更新:9月7日
林杰勳 Jason Lin 諮商心理師

多數人對於催眠的想像,大概都是「催眠舞台秀」,好像有個人在前面晃晃懷錶,一群人就會突然睡著,或者像是進入什麼神之領域,馬上可以打出一套拳……然而這個絕對不是催眠治療!!!(心理師吶喊) #催眠其實就是改變狀態 以這個定義來說,其實任何的互動都是催眠,也就是 你因著我的話語或動作而有了改變,所以,其實催眠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我說:「今天天氣很好」,你可能因此而覺察到天氣很好而感到「心情變好」,這就是你受到我影響而改變狀態的部分。 但若要界定「催眠」中的「治療」,則需要更專業的定義與討論-。 《聽懂未被訴說的故事-催眠,喚醒內在療癒者》是一本由凌坤楨將累積多年經驗書寫成的書,他同時也是一位鑽研創傷治療及催眠/NLP的老師。 在書中,他提到 催眠治療是要去認識潛意識的驅動力,那是意識層面之下、通常難以覺察,但卻影響我們生活各面向的東西。這些東西又會以不同症狀展現在生活中,比如常常遲到、過度焦慮、或無法與人靠近等等方式呈現……這些不同的症狀都是在說一些過去沒有呈現的故事(潛意識),而這是意識層面意識不到的。催眠治療則是「靠近這個未被說出來的潛意識故事,#並且改變故事,#得以讓人更好」 市面上有不同的催眠方式,每個人有各自的取向,我則是以在心理治療的概念作運用,也抱持著催眠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讓人「感受好一點」,而 是為了讓人可以離開痛苦並得到快樂的核心概念。 我認為催眠治療可以 讓人進入到意識及理性層面底下去感受那些放大出來的感覺(視覺、聽覺和觸覺感),並且 依著當事人的敘說做不同的隱喻及應用。 就比如我自己在某次催眠狀態下,感受到自己在黑森林裡面,在裡面我看見自己的焦慮和恐慌,但在催眠的引導下,我也看見森林裡的可愛動物以及池中寶物,而這些動物及寶物,剛好是我生活中所需要的一種內在力量,這個力量也協助我能夠去面對生活中的現實。 #我怎麼做催眠? 在我把催眠定義成一種治療的時候,它就不只是一次性的秀,因此,我也有屬於自己的治療方式。在我的治療方式中,包含 一次性的初談評估、 兩次以上的催眠治療,和 最後一次性的結案討論。不管是評估以及治療或討論,都是在協助服務對象可以在意識以及潛意識的空間裡面得以覺察,以及改變,讓生活過得更好以及更開心。 從這幾年運作經驗來看,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可以比較周全的照顧服務對象,並協助當事人鞏固調整過後的行為與改變(你總不會認為一次性就可以讓自己變得不一樣吧)。 總而言之,為了讓更多人可以更快的理解催眠治療,其實它在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名稱,但對我來說,它們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最後,這邊也列出我知道以及想到可以用催眠來做的事情: 1. 擁抱內在小孩 2. 前世今生回溯 3. 創傷經驗修復 4. 自信心提升 5. 原生家庭處理 6. 面對夢靨 7. 內在智者 8. 吸引力法則:夢想成真 9. 改善失眠 10. 身心治療 11. 其他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