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別人的期待有多遠?
林杰勳 Jason Lin 諮商心理師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跟別人互動著,從最早的父母、兄弟姊妹,到同學、老師,甚至工作之後的同事與老闆等。這些人或多或少會對自己抱持著一些期待,而你對於這些期待是習慣和調適得來的嗎?
我服務的個案中,很多都因為這些期待而受苦著。有人花了很多力氣去完成老師或老闆的期待,而讓自己的精疲力竭,甚至於沒有時間照顧好自己;有人則是對於滿足不了父母或伴侶的期待而苦不堪言。究竟,我們要如何看待別人對於自己的期待?

首先,我認為別人的期待並不完全是不好的 有期待,可以讓我們有個方向以及進步的動力,而我們也因為這個期待而讓自己變得更多以及更好。
但是,以下的期待則要好好的評估與調整,不然容易自己陷入崩潰的狀態
他們的期待超出自己可容納的範圍
有個在唸碩士的個案,常常在晤談中抱怨老師出的作業超出自己的負荷,常常很焦慮和睡不好,但自己又不知道怎麼去跟老師討論,甚至去拒絕。當然對於她來說,她也知道這都是學習的一部分,所以又咬著牙把這些做完,但最後的狀態就是感冒,然後一直情緒不穩而跟家人吵架。來晤談之後,除了協助情緒處理之外,當她的身心有辦法容納其他的資訊進來時,我們才可以重新協助重要性的順序,以及練習如何去拒絕。
他們的期待跟自己的方向根本就是南轅北轍
另外一個個案則是在家庭中被要求做一些自己不要的事情,比如選科系或是是否搬離開家就讀。雖然他也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讓家人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家人總是會用「你不懂社會險惡」來回嘴。而這個個案就需要花很多時間來釐清楚自己要的跟這個社會險惡的落差,並且練習去跟家人溝通,讓家人知道自己也是有能力可以立足於這個險惡的世界。
綜上所述,我們都要去清楚知道我們跟其他人的期待有多遠,才可以讓我們不會隨便的掉入期待的陷阱而深陷壓力和情緒當中。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