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但我就是有把一切都給搞砸的毛病

郭禺廷 Yu 諮商心理師


這是《華燈初上》第三部的結局中,江翰對羅雨儂說的一句話。

即便看著相信愛情的羅雨儂,甚至也漸漸開始相信愛情的江翰,卻在真正願意相信之前,縮回了腳步,選擇離開早就默默在心裡刻劃下痕跡的羅雨儂。

這背後,可能發生了什麼?



當一個人渴望著被愛,卻不知道可以如何愛別人的時候,這樣的心理模式可能會形成一種「形式上的愛情」。也就是當事人是在跟自己「想像中的愛情」談戀愛,而不是跟另一個「活生生的人」在談感情。

於是,我們也能看到,江翰所提到的,一直在寫著愛情的劇本,卻根本不相信愛情的矛盾心情。因為背後在驅動著的,是江翰心理對於「相信愛情」的匱乏與渴求;因此江瀚藉由寫劇本的方式,來試著填補內心的空洞。

然而,人,總是很難照著劇本演出。即便自己是作者,但放進現實生活中,就還是可能有變調的機率發生。於是,江翰在意識到自己即將陷入愛情「之前」,便開始出現以破壞自己與羅雨儂的相處、信任,來讓自己早一步離開愛情,甚至是用這樣的方式哀悼著逝去的愛情。 或許有另一個更清楚的角度是:「為了證明愛情不可信,所以選擇用離開來證明,愛情的確不會有結局。」

而這背後的心情,可能就是江翰的「無法相信」;然而,羅雨儂的愛,太過純粹、太過生動,撼動了江翰原本無法信任愛情的信念,於是把一切搞砸,似乎是最快讓自己脫身的方式。 因為,信任來得太早,江瀚還沒準備好!

回到心理諮商的現場,當我們遇到或是自己本身就是難以相信愛情的人,這時候,我們可以怎麼辦?


1.我們不妨先試著「探尋無法相信愛情」的背景:

  • 這件事的成因

  • 如何成形

  • 如何發展到了今天的種種結局


2.試著回顧在愛情的互動狀態中:

  • 我們「自己這個人」是以什麼樣子,與另一半相處?

  • 對方對我們的反應,有什麼回應?

  • 藉由一步一步的釐清,來看看「我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3.另一個思考面向:「我們是如何建立起對於愛情的模樣?」

  • 是從看著父、母親的相處模式,而認識了愛情?

  • 還是我們也是因著被另一個人傷到了,而認為愛情就是如此?

  • 或是,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


4.雙方對於接下來要怎麼走的「共識」:

  • 如果有一方還沒準備好,但另一方已經投入感情,此時的不同調,或許就是需要好好談一談的時機了。

  • 在彼此討論的過程中,共同理出這段感情的發展與步調。


藉著這些點滴與歷程的整理,或許對於我們認識愛情、投入愛情,到擁有愛情,能有一個更清楚的「看見」。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